AAAT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首次登陆北美 在纽约隆重发布

时间:2015年10月12日 作者: 
10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全球中心、浙江大学EMBA中心和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联合协办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发布会暨‘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纽约举行。 纽约商品交易所理事会主席William Purpura,IMI学术委员、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联席主席David Marsh,IMI学术委员、IMF原亚太部门主管Anoop Singh,联合国、世界银行、IMF顾问、福特汉姆大学经济系主管Dominick Salvator,IMF前 SDR部主管、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管Warren Coats,原IMF亚太区副总裁Wanda Tseng,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Zach Pandl,汇丰银行美国分行中国业务区总监Alex Alejandro Perez,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Thomas Costerg,中国工商银行美国区域管理委员会主席、纽约分行行长肖玉强,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山泉,First Eagle Investment Management高级副总裁朱宁,复星集团董事总经理、南美洲地区首席代表林宁,QuantScape Asset Managemen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关宁,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翟东升,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财经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宏宇,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理事长范希文、会长王玉亭,IMI执行所长贲圣林,副所长宋科等200多位来自国际组织、全球知名金融机构、中美两国高等学府、智库与企业界的高管和代表莅临出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彭博新闻社、华尔街日报等2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参与报道。

image001(发布会现场)

会议由贲圣林所长主持。他在开场致辞中提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机遇,因此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理解与接受,使人民币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补充。中国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国、贸易大国、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有报道指出,不考虑汇率因素,中国GDP已占全球的17%,已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显示,从贸易、金融、储备货币等方面测量,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仍不足3%。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这次纽约发布会将成为这漫漫长路的重要一步。 image002

(贲圣林所长主持会议)

肖玉强行长首先发表了题为《人民币国际化与中美经贸合作》的主题演讲。他从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三方面入手,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大势所趋。从2009年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起,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刚处于初始阶段。跨境人民币从贸易起步,而贸易和融资、投资相关,人民币正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并且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美经贸合作具有重大意义。image003

(肖玉强行长发表主题演讲)

在互动讨论中,Alex Alejandro Perez先生、William Purpura先生、 Dominick Salvatore先生、翟东升教授、傅宏宇先生、林宁先生等嘉宾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议题发表了看法。

image005(第一单元小组讨论)

Alex Alejandro Perez先生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发表了三点意见。第一,金融支持是一带一路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认为熊猫债券和点心债券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引擎;第二,在股权投资方面,会有新的改革超于传统的贷款和债券模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投资者;第三,对于投资,尤其是中国巨额的海外投资,会有越来越严格的监管。 Dominick Salvatore先生对IMI发表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对中国以及全球金融界的重要贡献。对于该报告,Salvatore先生发表了两点评价。第一,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首先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主导货币。目前,人民币已经超越日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通货,根据报告估计,人民币即将超越英镑跃居第三,然而根据彭博的数据,人民币和英镑的差距仍然很大,超越英镑仍需时日;第二,他认为人民币贬值2%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必为此担忧。 William Purpura先生以黄金交易为例说明了,从贸易,尤其是贵金属贸易的角度来看,交易是非常短期的,因此透明和高流动性的市场在交易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民币国际化中,政府监管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够过度监管,以至于影响了市场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林宁先生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使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国际化,因此他对中国未来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很有信心;而挑战却在于中美贸易之间仍然存在壁垒。他认为,打破这一壁垒的有效方法不是强行进入对方市场,而是以扶持当地合作伙伴的模式进入对方市场,从而建立双赢的机制。 翟东升先生首先讨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际可行性,比如中国的投资者如何从中赢利。他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说明我们必须采用新策略,新思维来建立双赢机制。接下来,翟先生提到了 “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他以中巴之间修建铁路为例,说明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可以采取发行债券的形式来提高流动性,而不是直接提供现金。 傅宏宇先生主要从政策和法律的角度来谈“一带一路”战略。他认为,首先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仅仅依靠国家的投资是不够的,中国应该用长期合约的方式充分地调动私人投资者加入;第二,在对外援助中,中国要采取像马歇尔计划一样的建立对等基金的方式;第三,在中国经济放缓的现状下,我们要特别重视风险控制;最后,在制度层面,傅先生认为我们的监管模式要由现有的事前控制向事后评论转变, 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机制。 会议第二单元以“人民币汇价、资本项下开放、SDR与国际储备体系”为主题,由张之骧司长担任主持人。Anoop Singh教授以《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对于人民币未来所扮演的角色来说,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货币国际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Singh教授认为,关于中国的改革,宏观经济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关于一种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两条标准,Singh教授讨论了人民币目前所处的地位。他表示,如果把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贸易算作跨境交易而不是国内交易,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点上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人民币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出口额的要求,但是人民币能否被认定为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还要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

image006(Anoop Singh教授发表演说)

在讨论环节,Warren Coats先生、Thomas Costerg先生、Zach Pandl先生、李山泉先生、关宁女士、朱宁先生等嘉宾针对单元主题“人民币汇价、资本项下开放、SDR与国际储备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image007(第二单元小组讨论)

Warren Coats先生表示,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本身并不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国际化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它只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象征。从货币的角度,Coast先生完全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5年前提出的问题。他指出,在多变的汇率下,完全依靠美元的国际储备体系,其生命力是非常堪忧的。他非常看好中国的快速发展,认为国际贸易不是零和游戏,中国的发展会促进而不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利益。 Thomas Costerg先生非常看好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他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近期的发展高度重视,并把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关宁女士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一种货币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有两条标准:第一,该货币的发行国在过去5年是出口量最大的成员国之一;第二,该货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为可以自由使用的。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币显然满足第一个条件;关于第二个条件,关女士以德国马克和日元为例说明,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条件和国际化是不同的概念。为了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并且实现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经济向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型。 李山泉先生认为,当下,比起将人民币加入到特别提款权篮子,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需要熟悉并适应全球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两大进步:制度上不断提升的透明度以及政府在黄金储备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并非仅仅是人民币走向世界,也包括一些外来的问题,包括国家安全、种族问题等。而对于“一带一路”,则需要平衡多个方面的流动,包括货物、人员、资本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的流动。李山泉认为,我们还需要让公司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如果一项政策的制定没有公司的参与,这项政策将很难具有长久的效应。 Zach Pandl先生提出,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这一目标,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过去5年至10年的改革,而这种现象将会持续下去。当下,不管从经常项目还是从资本项目来看,美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都非常紧密。因此,中国货币政策的改变也将对美国的财政状况和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从汇率及利率两个传导机制进行:从汇率角度来看,制度改革将改变目前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却没有较大贬值的局面,从而对美国的金融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从利率角度来看,这种改革及影响将较为缓慢,这将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自然的产物。 朱宁先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进行国际收支兑换;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就第三点,朱宁先生认为,要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需要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而流动性是通过短期利率来传导的,例如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他通过对十大货币短期利率及其波动性的分析,指出中国缺乏一个有效的短期市场利率。因此,中国需要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虽然目前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人民币依然无法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因此,即使人民币被加入到特别提款权篮子,国际资本恐怕也不会通过增加人民币的资产配置来提高流动性。

image008(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纽约发布会获得了当地金融理论与实业界人士的支持与欢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成果亦得到广泛认可。据宋科副所长介绍,这是IMI连续第 4 年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此前曾分别在北京、香港、法兰克福、伦敦、阿拉木图等地发布,本次发布会是该报告首次登陆美国。未来,IMI将继续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在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布报告,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媒体链接: 【人民网】“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论坛”暨《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发布会在纽约举行 【新华网】财经观察:人民币国际化顺应全球化发展方向 【中国新闻社】农行首席经济学家: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 【东方卫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首次在北美发布 【凤凰卫视】学者:跨境支付是人民币国际化必备条件 【大公报】“一带一路”助人币国际化 【财新网】人民大学报告:“一带一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经济日报】中国智库在纽约举办人民币国际化论坛 【21世纪经济报道】朱宁:一带一路融资可引入国际定价机制 【美国侨报】中国智库举办人民币国际化论坛 【彭博社】China Needs to Open Markets Slowly: Former IMF Director Singh 【China Daily】One Belt, One Road could help lift yuan globally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