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往研究表明,日历效应是多种股票市场定价异象的重要成因,但是少有研究将视角延
    伸至高频层面的时钟效应。本文利用中国 A 股市场分时交易数据,基于流动性时钟效应验证了两类
    高频横截面定价异象的存在性:同时段动量(cross-sectional periodicity)和异时段反转
    (periodical reversal)。同时段动量指过去同日历时段(past same calendar period)的平均
    收益率可正向预测未来高频横截面收益率;异时段反转指过去非同日历时段(past other calendar
    period)的平均收益率可负向预测未来高频横截面收益率。基于新异象构建的定价因子难以被经典
    定价模型解释。在异象成因方面,本文基于流动性调节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LCAPM)通过仿真实
    验模拟了流动性时钟效应与新异象的关联,并以实证分析验证了流动性?对新异象的解释作用。此
    外,我们也发现套利限制对新异象有明显影响,揭示其错误定价本质。本文补充了高频层面与中国
    股票定价异象有关的经验证据,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对监管层面理解高频价格规
    律、针对性监控市场运转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查看全部...
  • 【IMI Working Paper No.2514】跨境电商、央行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

    日期:2025-09-09  作者:宋科,朱斯迪,张津硕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模式,有望在提升中国的国际贸易影响力,以及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
    际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跨境电商对人民币国
    际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境电商显著提升了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有效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机制分析表明,跨境电商能够提升出口企业计价货币话语权、降低人民币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出口贸易人
    民币结算。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汇率波动较大、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以及与中国共建“丝路
    电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国家,跨境电商对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动
    作用更强。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涵盖双边货币互换、双边本币结算以及境外清算机制安排等在内的中央银
    行间的合作,可以增强跨境电商对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本文为在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对
    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动作用,加强中央银行间协同合作,持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
    安排,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查看全部...
  •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力量,成为
    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引擎”,并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贸易转型升级、币种选
    择话语权、跨境数字生态等视角,探讨数字贸易发展下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逻辑与实
    践路径。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有望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至少以下三方面的边际改进:一是数字贸易
    通过优化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企业价值链地位攀升,从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
    力,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在贸易结算币种选择的话语权。二是数字贸易推动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的变
    革,有望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境外持有者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三是数
    字贸易助推跨境数字生态建设,提高跨境业务数字化程度,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
    进而有力地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查看全部...
  •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国际使用规模持续增长,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日益凸显。
    企业是跨境人民币的需求方和直接参与者,其行为与决策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企
    业调查问卷资料,深入剖析微观市场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动机、业务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在稳慎
    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可从四个方面助
    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拓宽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二是强化区域合作,提升人
    民币区域影响力;三是借助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跨境支付模式;四是政银企携手共进,实现跨境人
    民币业务新突破。 查看全部...
  • 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同时也为未来金融改革与发展提
    出新要求和新挑战。本文试图考察这一重大命题提出的背景,辨析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着重厘清作
    为新质生产力核心标志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金融角色新定位。本文发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战略转型,而金融角色定位因不同增长模式而异。针
    对不同增长阶段的金融角色,我国先后提出“账房”、“核心”和“血脉”三个定位。相较于前两者
    分别对应经济恢复重建和要素投入规模支撑型增长,后者更契合要素组合效率驱动型增长,而要素组
    合效率驱动型增长的核心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金融角色新定位必然要求金融体系重构。本文随后的
    讨论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做出了极具历史转折意义的战略
    性调整。随着资本市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保险业的功能被重新
    厘清和各安其位,一个堪当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大任的中国式“最适金融结构”
    呼之欲出。作为新质生产力兼具技术进步和制度改善双重内涵的逻辑延伸,本文还就金融技术、金融
    制度及其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梳理 查看全部...
  • 【IMI Working Paper No.2510】商业信用网络的金融风险传染和分担

    日期:2025-06-13  作者:钱宗鑫,李粲
    实体企业经营状况与流动性问题是银行贷款风险的来源。本文以产业链上企业间的金融风险传
    染与流动性协调为切入点构建理论模型,阐明在面对非预期冲击时,实体企业间如何通过商业信用实现流
    动性分配和协调,进而影响银行贷款损失的微观机制。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上市企业数据,对企业商业信
    用情况与贷款违约的关系做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商业信用网络的存在为银行贷款提供了风险缓冲,并且
    企业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的展期或融资获取流动性减少自身的银行贷款违约。额外获取商业信用能力更强且
    商业信用网络中心度更高的企业在财务困境下的银行贷款违约金额较小。商业信用对银行贷款损失的缓冲
    效应在财务困境更严重、商业信用网络中心度更高、规模更大、产业链上地位更高的企业中更突出。本文
    丰富和拓展了商业信用对金融风险影响的研究,为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政策启示。 查看全部...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求。通
    过实证检验,系统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工业
    机器人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股票市值。异质性分析
    表明,该效应在大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通过借助 BERT
    大语言模型构建企业层面“效率改善水平”与“产品创新水平”两类指标,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
    产品创新和效率改善两种机制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这两种机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企
    业产品创新水平较高时,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有助于推动效率提升;而在企业效率显著改善的前提下,
    其对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显著。为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需要加强工业机器人的
    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强工业机器人对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力度培育工业机器人
    赋能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水平。 查看全部...
  • 绿色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然而目前其环境效应尚
    未得到充分证实。基于 2010—2020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重点考察了绿色公募基金对上市
    公司环境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公募基金的持股行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碳排放量
    来改善环境绩效,但是无法显著影响企业碳排放强度。克服内生性问题并排除竞争性假设后,研究结
    论依然稳健。与其他绿色金融工具相比,绿色公募基金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可以通过绿色创新和融
    资约束的一般作用机制,以及股东积极主义和退出威胁的特殊作用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发
    现,绿色公募基金的积极影响在民营企业、小企业和年轻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
    对绿色产业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为我国转型金融实践中推动绿色公募基金的设立与投资提供了
    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查看全部...
  • 【IMI Working Paper No.2507】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测度、演化及影响分析

    日期:2025-05-23  作者:王道平 沈欣燕 王业东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地缘经济风险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新闻文本大数据,构建了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指数,旨在量化中国官方视角下地缘经济风险程度及其动态演变。研究发现,中国的地缘经济风险在过去四十余年中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构建的地缘经济风险指数聚焦于由国际关系驱动、通过经济手段表现出的对抗与摩擦,能够准确、更具针对性地衡量中国所面临的地缘经济风险。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表现和对外经济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些发现为理解和预测地缘经济风险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评估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查看全部...
  • 本文基于2001至2019年5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实证研究贸易协定深度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发行国与他国间贸易协定的深化显著提升了该国货币在合作伙伴国的使用程度,加速了货币国际化进程。主要原因是,经贸合作网络的拓展和深化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和货币使用范围,并通过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间接提高了市场参与者对该货币的信心。以此为背景,中国参与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深化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契机。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