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视点VIEWS
  • 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具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目前,我国各类资本的长期投资意愿不足,以价值为导向的资本市场生态尚处于发展阶段,日益凸显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性。针对这一议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理论研讨会”上发言指出,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结构性的变革,资本市场定位要由融资的市场向投资的市场转变。现特转载有关发言文稿,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2025年4月2日,美国新一届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多国寻求与美重启贸易谈判,而中国则迅速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商品加征同等关税、将部分美方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对相关企业启动反倾销和反垄断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4月22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2.8%,其中美国增速下调至1.8%,为发达经济体中调整幅度最大。IMF指出,政策不确定性、贸易紧张局势及需求疲软是主要抑制因素。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作为应对外部冲击、稳定通胀预期和总需求的核心工具,其作用更加凸显。尽管近年来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对外依赖程度持续下降,但当前关税摩擦与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仍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挑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演变;二是评估关税冲击对进出口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最优货币政策应对;三是探讨在复杂外部环境中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与策略选择。 查看全部...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欧元作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其国际化进程不仅关乎欧洲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欧洲中央银行(ECB)对欧元国际化战略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的“被动中立”逐步转向积极的“地缘政治化”推进。本文旨在梳理欧元国际化战略的动因演变、政策工具分析及其对欧盟经济的双向影响,以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查看全部...

  • 当前,商业银行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主动吸收应用金融科技成果,借助科技手段改进原有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重塑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引导企业优化投资行为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银行和企业均存在行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一是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融资支持自身发展,二是中小银行缺乏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且企业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凸显。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数字化普惠性建设,完善立法保护数据安全。 查看全部...

  • 关税对于特朗普总统及其团队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工具,曾在2018-2019年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中就被广泛且成功地使用。《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报告认为,上一轮关税的实施几乎没有产生显著的宏观经济影响——通货膨胀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下降,尽管美联储实施加息周期,GDP增长仍然表现相当强劲。因此,可以合理预期,关税将再次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 查看全部...

  •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美元“武器化”倾向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百年未有之巨变,对美元体系形成了严峻挑战。米兰报告的高关税、“海湖庄园协议”等构想,将进一步激化美元体系的内在矛盾,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多重威胁。 查看全部...

查看更多IMI视点
研究报告REPORT
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
查看更多
IMI动态NEWS
专家专栏EXPERTS
1/5
公告栏BULLETIN
出版物PUBLICATION
IMI简报NEWSLETTER
媒体IMIMEDIA
查看更多
新浪微博
微信公众号

IMI财经观察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观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