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24年4月 总第129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摘要

陈雨露: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邓伟,杨红霞,刘冲:央行担保品政策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基于商业信用的视角

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因此,在我国构建基于担保品的货币政策框架背景下,科学地评价我国央行担保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银行间市场的 AAA 级公司信用类债券被首次纳入货币政策担保品范围这一制度背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微观视角对央行担保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央行担保品政策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都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将公司信用类债券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不仅会通过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对企业融资产生促进作用,该效应还会进一步传导至产品市场,并对企业商品采购、产品销售、投资规模以及盈利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这表明央行担保品政策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本文对于构建和完善基于担保品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增强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高货币政策的资金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刘瑶,潘松李江,路先锋,张明:双向金融开放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中国金融开放已步入全面深化阶段,然而在开放速度、福利效应与路线图方面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运用 2001-2019 48 个重要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金融开放(资本流出端开放、资本流入端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非对称影响与传导渠道。实证结果发现:第一,提高资本流出端开放程度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发挥先提升后降低的非线性作用;第二,提高资本流入端开放程度将有效提升各经济体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发挥先提升后降低的非线性作用;第四,信贷约束渠道与金融竞争渠道均是双向金融开放影响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的探索发现,经济体类型与金融危机的阶段性划分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发挥异质性驱动作用。本文最重要的政策建议是中国应积极推进双向资本开放,可在加快资本流入端开放的同时对资本流出端开放保持较为审慎态度,适当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积极改善“信贷偏向”的不平等现状。

宋科,孙翼: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替代还是共存

在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新格局下,本文重点探讨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与现金的未来,并基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的不同替代程度系统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是由数字化时代内在需求推动的,是技术进步和中央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与现金长期共存,并对现金需求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第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支付工具选择理论,从交易便利性和持有收益性来看,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金产生替代,但考虑到匿名性与普惠性需求,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难以完全替代现金;第三,通过不完全替代现金和银行存款,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银行体系、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完全替代条件下,负利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要重新评估。基于此,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利与弊,更为准确把握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与现金的关系,并在试点中基于本国实际不断进行检验和修正,以逐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货币新格局。

胡小文,项后军:美联储加息下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双支柱”调控研究

后疫情时期美联储开启史诗级加息周期,引发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出的规模增大、波动增强,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需要积极妥善应对。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无息外汇准备金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美联储加息下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双支柱”调控效果,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美联储加息冲击下,国内产出和通胀下滑,人民币贬值;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能稳定汇率和降低经济波动,主要机制是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能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提升利率虽然能够稳定汇率,但是会增大经济波动且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双支柱”政策不仅能降低产出和汇率波动,还不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第三,“双支柱”政策的最优组合是,货币政策盯住国内产出和通胀波动,宏观审慎政策盯住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据此,我国应采用“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降低利率以应对通胀和产出下滑,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汇率稳定。

王珊珊,黄梅波:“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国家主权债务水平的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检验

本文基于 20112019 54 个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主权债务占 GDP 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参与该倡议非洲国家外债流量占 GDP 的比重,且该结论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稳健性检验,包括时间异质性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等;对于多样化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债务占 GDP 的比重下降更多;“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经济增长、出口、投资、基础设施等中介效应,降低非洲国家主权债务占 GDP 的比重。

李政,李丽雯,刘淇:我国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的测度及时空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经济金融的共生共荣关系,本文采用 LASSO 分位数回归构建我国金融与实体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进行测度分析,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探讨行业尾部风险溢出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 31 个行业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尾部关联网络,金融行业间、实体行业间以及金融与实体行业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尾部关联,而且在与实体行业的互动中,金融行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第二,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传染源既可能来自金融行业,也有可能来自实体行业,银行、医药生物、计算机和建筑装饰是经济金融系统中重要的“风险驱动者”。第三,在空间维度上,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越密切,其尾部风险溢出水平越高,且相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的解释力更强,即尾部风险主要沿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行业进行逆向传导;两两行业间的收益相关性和波动相关性越高,尾部风险溢出越强;行业自身风险水平越高,其接收其他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越强。在时间维度上,宏观经济环境和融资环境是行业尾部风险溢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