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IMI研究员曲强受邀社科院,探讨英国退欧问题

时间:2016年07月07日 作者: 
2016年7月6日,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举行了英国退欧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欧洲社会,欧盟法律,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的研究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IMI研究员曲强,作为人民大学代表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就英国退欧相关的经济金融及贸易问题进行了发言。 本次会议,从英国退欧的历史发展,现实原因,现阶段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社科院欧洲所所长黄平指出英国退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英国社会精英与劳动阶层的割裂。在一体化的过程中,精英阶层的获益,与底层百姓受到的冲击形成对比。但卡梅伦政府过于轻易的挑动了社会公投,在苏格兰公投之后,错误的估计了形式。而老百姓也存在极大的情绪性与无责任性。 社科院欧洲所程卫东副所长程卫东指出,英国退欧的现实路径依旧漫长而未来不明。公投退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英国内民粹压力的推动,但是随着退欧的真正发生,民众普遍惊讶,而进一步进行快速退欧的民意压力在不断消退。且主张退欧的政治领袖也在偃旗息鼓,退出选举。使得进一步退欧从民主流程,合法性,以及领导力的方面都普遍失去动力。 IMI研究员曲强指出,英国退欧在经济上的影响应从近期、短中长期的分析框架来观察。在世界上,英国退欧近期给世界经济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市场动荡。短期英镑资产继续走弱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中期内,负面冲击将会不断被消化。英国的金融市场体制与基础设施较为成熟,在英国设立的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超过数百家,且无论从证券还是货币市场的规模,短期都无法被轻易替代。且伦敦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有着较大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因此,带给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有限。且英国在退欧后可以将注意力更多转向原英联邦国家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形成替代效应。其次,在对于中国的影响上,英国一直以来是中国入欧的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及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但是近几年德国卢森堡等地后来追上,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资金。此外,英镑在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所占的比重比较有限。英镑贬值对于外汇储备以及外汇占款的影响也将有限。长期内,退欧事件对于经济的影响将受其他多因素不确定性影响,现在依旧难以简单确定。 但是,长期内全球一直存在着,全球化不断推进与反全球化的周期的交替,且一定历史时期内无法避免。过去每次的交替都带来全球社会的巨大倒退与损失。从东欧小国民众反对侵略殖民型全球化导致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一战,到战后德国反对全球化而选择纳粹道路引发二战。过去每次的去全球化都引发巨大动荡和倒退。但此次,英国退欧采取公投的方式,基本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与经济动荡,影响可控,无疑是一次温和有序的倒退,形成了减压阀或倒档机制。长期来看,可以在逆周期发生时形成缓冲,避免风险过度积累,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先例。 其他专家也就退欧的法律,难民等其他问题都进行了阐述。会议最后全满结束,并将形成报告对退欧的影响进行分领域的系统总结。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