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 主讲“CDS的前世今生和在中国的应用”
时间:2016年11月15日 作者:
11月12日,第41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01顺利举行。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就“CDS的前世今生和在中国的应用”发表主题演讲。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副所长宋科主持。

宋科老师主持沙龙
范希文博士详细介绍了CDS的基本情况,从信用、风险、标的及其对基础资产的影响等方面解释了CDS的特征,并通过分析美国CDS给金融市场带来的经验教训提出CDS在中国运用的几点建议。 范博士指出,CDS是金融市场上一个革命性的工具,它将风险和流动性充分隔离,交易双方针对CDS的信用风险进行交易。他认为,CDS虽然是衍生品,但实际上并不受基础资产存量的限制,在一个道德不健全的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空壳信用问题,还存在交易对手风险并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时,CDS也是一个对冲债券风险的金融工具,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基础资产的基本情况。对于美国CDS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他指出,监管和金融市场双方的结合使得危机之前CDS的风险溢价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超低水平,从而无法反应市场系统风险聚集情况。而CDS在中国的运用,需要解决定价、回收和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范希文博士发表演讲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局长刘青松发表点评。他认为,CDS是一把双刃剑,原理上可以实现风险的隔离与转移,但事实上并不能改变基础资产的风险,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风险的蔓延与放大,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是我国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他强调,我国需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包括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市场规范等,促进参与者的多元化和交易产品的多样化,提高市场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有效性,推动监管开放,从而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DS市场。
刘青松老师点评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发表点评。她提出,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重启CDS的目的在于建立风险转移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房地产去泡沫等方面。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更好地设计能够清晰判别风险的CDS产品,同时推进监管体制的改革和相关知识教育的步伐。
涂永红老师点评
中银香港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王卫指出,CDS从对冲工具逐渐衍生为投资工具,实际上存在很多潜在风险。他认为,中国需要从法律和监管上明确CDS的定位和相关规定以保证其运行的平等性。
王卫老师点评
据悉,范希文博士现任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兼职教授。2015年回国前,在纽约瑞迪安资产保证公司任资深副总裁兼风险分析模型部总经理,之前任前台团队Co-Head负责信用衍生品和结构化产品交易,纽约法国巴黎银行主营撮合业务部首席信用风险官。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校区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与孙健博士合作在中国发表《信用衍生品理论与实物:金融创新中的机遇与挑战》一书,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范博士还担任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专业联席会主席。
沙龙现场
(文/沈佳音)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