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长沙研讨会暨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调研
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而数字金融正是数字技术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与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的金融新形态。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根据“中部地区”的特色,让数字金融在金融数据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金融行业必答题。
一、开场致辞
会议开场,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致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致辞中围绕“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从宏观视角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及数字金融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后来又注意到今年5月份总书记在济南的一次座谈会上谈到,新质生产力不一定等同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杨涛认为,这其中更多表达两个主要方面的线索:一是突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二是最终的目的是要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杨涛指出,在讨论新质生产力的时候,为避免认知边界的模糊性,需要进一步甄别或思考。
第二,数字金融如何服务于新质生产力。杨涛指出,数字金融要服务好新质生产力,需要从数字金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来讨论问题。从数字金融的供给侧来看,首先,数字金融包含了原有金融科技的内涵,也就是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流程或产品,从而大幅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其次,在原有的基于金融科技的服务基础上,数字金融进一步突出了数据要素、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从数字金融的需求侧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关系、承载产业、市场空间、产业组织等核心要素。其一,数字金融如何更有效服务于劳动者的技能改善,能力和服务效率提升,金融活动、金融技术在其中肯定是大有可为的。其二,金融业如何更好的把数据要素推动数据资产进行优化升级,这不仅仅带来金融业自身的效率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优化,而且促进新的增长模式。其三,数字金融对新生产关系的优化升级也带来重大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更有效的组织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其四,要有效的通过金融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来服务于产业数字化的提升,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更好的服务于数字化引领的新农业、新制造、新服务。其五,数字经济本身就强化了规模经济效应,数字经济在改变市场空间的同时离不开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有效的支持。其六,数字金融结合数字化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微观产业组织边界的优化,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具有活力的微观“细胞”。
二、主题发言
第二部分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明雷作主题发言。相关行业协会、金融智库和前沿科技公司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在交流环节展开点评与发言。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会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发展逻辑和实践路径。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当今有三个时代特征。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包括数字技术和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平台经济的兴起,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合。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其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包括科技创新、动能创新和跨界融合。他强调,科技创新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是关键,动能创新由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形成,而跨界融合是数字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金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金融机构需要通过科技和数据的应用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包括技术革命性的突破、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性重构和生态的创新。他提到,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对金融科技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金融的服务模式创新。同时,通过打造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新场景、新服务、新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明雷以“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湖南何为”为题发表了演讲。首先,明雷教授回顾了“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结合近300年来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他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并不能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和升华。他解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强调了数字化在现代科技革命中的重要性。其次,他从基础、问题和希望三个方面探讨了湖南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发展。基础方面,湖南在制造业和科教人才上有显著优势,例如长沙被称为“工程机械之都”,拥有多所985高校和重要的实验室和科技装置。问题方面,湖南在金融业发展、数字金融相对落后和高端人才吸引力方面存在压力。金融业规模小且结构失衡,数字金融创新不足,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希望方面,湖南在战略叠加和人才红利转化方面有发展空间。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对湖南提出了“三高四新”的发展定位,并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推动湖南的发展,这些将成为湖南以数字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