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春在海宁举行 专家热议新时期金融强国建设

时间:2024年04月23日 作者: 

4月20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4春暨“新时期金融强国建设”研讨会在浙江海宁成功举行。IMI联席理事长、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 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官赵海英,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行长陈博恺,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等嘉宾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ZAFT)、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和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协办。

曹彤通过视频连线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提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体经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还是充满期待。当前,如何在复杂形势下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突破原有发展瓶颈,是一个重要命题。因此,本次论坛以“新时期金融强国建设”为主题,深入对话金融强国建设的实践成果,探讨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制度的实现路径,为新时期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献计献策。

IMI联席理事长、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

贲圣林在主题演讲中,主要分享了对金融强国的内涵、中国金融的发展现状、科技促进金融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他从金融强国内涵出发,分享了以金融国际影响力、金融服务能力、金融运行质量和金融环境基础为主要目标和效果的金融强国要求,分析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中心和主权货币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的主体与核心地位。立足关键要素,中国金融实力在过去二十年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等方面取得瞩目的进步,但距离金融强国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目前挑战,应该聚焦科技促进金融变革,重视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全球化两大关键机遇,强化新时期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金融业新质生产力的水平,为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跃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

向松祚在主题演讲中,从理念提出、历史对照和当前差距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金融强国。他指出,金融强国的两条主线是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国际货币体系或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有望借此契机成为金融强国。历史上,金融强国基本特征包括相当庞大的经济规模、领先全球的创新能力、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稳定健全的法治制度、比较完备的金融监管以及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在经贸规模、制造业、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资本市场规模上已经具有优势,但是仍存在金融企业国际竞争力与金融监管不足、上市公司质量堪忧、法治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等问题。展望未来,建设金融强国仍需补足短板,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

随后,美国道富银行北京分行董事总经理叶菁和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主任王化共同发布了《数字资产的海外实践与经验借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王化从数字资产的定义、监管、交易属性等方面介绍了《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该研究开展的背景是数字资产在金融业态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金融强国的关键就在于将金融与新型业态相结合,包括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

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主任王化

叶菁进一步介绍了《报告》中的具体研究成果,包括监管现状、加密货币基金、托管行业的发展、数字资产的风险等方面,并为政策制定者探索数字资产相关政策提供了启发。

美国道富银行北京分行董事总经理叶菁

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秘书长刘毅主持会议和圆桌讨论,来自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期金融强国建设”这一主题各抒己见。

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秘书长刘毅

鄂志寰在研讨中指出,强大的货币是金融强国建设六大关键要素之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重要性。强大的货币不能简单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货币的国内职能履行情况决定着其能否走上强大的货币之路。目前,我国在通货膨胀水平稳定性、利率波动性、汇率机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优势,为人民币成为强大的货币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人民币履行更多国际货币职能奠定了一定基础。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货币体系调整、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等,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仅要考虑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交易、外汇储备中占比等统计指标,还需要关注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人民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承担的作用,与中国货币政策的契合度等,服务并推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目标,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地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配置资产的空间,也为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国际职能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

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还有嘉兴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章张海,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会长王肖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教授、首席技术官、iMBA学术主任张瑞东,安徽省数字金融科技协会秘书长王强,浙江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秘书长阎淬,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副总经理陆高飞,杭州灵猫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凌超,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雪情,复旦大学特聘职业规划导师章平,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副教授戴新竹,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教授谭岚、讲师吕佳敏等。

嘉宾合影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见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观点整理:魏昕然、孙铭鸿、肖伊琪、田歌、黎晓茵、王浩、杨尚儒

撰稿:杨尚儒

监制:朱霜霜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