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7秋在人民大学举行 聚焦金融科技与银行转型

时间:2017年09月25日 作者: 

9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7秋”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金融科技与银行转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文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昌文,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风险官赵海英,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香港大学教授及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神华集团董事会秘书黄清,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上海华瑞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孙中东,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李璠,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关伟,IMI所长张杰、副所长宋科,IMI特约研究员王佐罡、苏治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会议由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主持。

图片2(会议现场)

图片3(贲圣林主持会议)

 庄毓敏教授首先代表财政金融学院致辞。她表示,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科技一直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目前面临的人工智能时代,更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无限可能。会议日期恰逢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刻,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又刚刚被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庄院长介绍了财政金融学院的发展情况和未来打算,也欢迎各位嘉宾支持和关注财金学院的成长。

图片4(庄毓敏)

 曹彤董事长介绍了金融科技在中小银行的实践。他认为,Fintech的关键词是技术、效率、创新。他回顾了一百五十年“金融+科技”发展史,并给出了中小银行在这波科技革命浪潮中的出路。

图片5(曹彤)

李文红主任从监管角度分享了对于金融科技的看法,她谈到了三方面的内容:从监管者的角度对金融科技的认识;关于金融科技一些国际监管的进展;对金融科技监管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图片6(李文红)

会上,贲圣林教授代表浙大AIF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共同发布了银行国际化指数(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简称BII)2017年最新成果《百舸争流——驰骋国际市场的中外资银行》。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赵昌文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图片7(贲圣林)

图片8(赵昌文)

作为首个全球银行国际化指数,BII以量化的指数形式捕捉全球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向,自首次发布以来,国际影响力逐步加深,帮助银行明确国际化地位,明晰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挑战与机遇,提供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性建议。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银行业出现收缩调整,BII得分由2015年25.73降至25.36,发达国家银行BII均值为35.69,高出发展中国家银行BII均值2倍有余。表明全球银行业国际化呈调整态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差异显著。 王永利行长谈了对金融科技的看法。互联网的出现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金融功能的回归。我们在拥抱发展新事物的同时也应理性分辨其本质。

图片9(王永利)

 孙中东行长透视了移动互联技术在银行业最适合的应用,介绍了华瑞银行“互联网+”时代智慧银行建设模式。

图片10(孙中东)

 李璠总经理认为,科技因素在金融行业的角色正在从支撑者转变为驱动者和引领者,这和前面几位嘉宾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介绍了光大银行在产品智能化、大数据和云平台方面的实践。

图片11(李璠)

王忠民理事长认为金融科技正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但更应注重金融的本质。他从货币的本源讲起,提出了金融科技最有价值的发展道路。

图片12(王忠民)

张杰教授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于到场嘉宾的精彩发言予以肯定,并衷心感谢各位对于国际货币研究所的支持和关注。

图片13(张杰)

图片14(合影留念)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简称“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鉴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