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招聘】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招聘助理研究员及学生助理的通知
时间:2015年09月23日 作者:
因科研工作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现面向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公开招聘助理研究员及学生助理。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聘岗位
(一)助理研究员
岗位职责:
参与或主持研究所内部课题;
与研究所学术委员共同从事课题研究;
以研究所名义对外发表文章;
参与部分科研组织工作;
研究所内部期刊(《国际货币评论》、《IMI研究动态》等)选题、编辑等工作;
翻译工作。
岗位要求:
1. 金融学、经济学类相关专业学术型硕士在读或博士在读,研究领域主要为国际金融、货币金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英语6级及以上水平;
2、公开发表过文章或参与过课题研究者优先考虑;
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
4、工作条理性、思维逻辑性、系统性强。
工作时间:
无坐班要求,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即可。
(二)学生助理
【行政助理】
岗位职责:
协助办公室日常行政工作
协助财务报销工作
协助内部刊物编辑与排版
协助学术会议、交流活动筹备及组织实施
岗位要求:
1、能够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有会议筹备经验者优先考虑;
2、工作态度端正,踏实、耐心、责任心强、能够服从老师的工作安排;
3、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4、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优良,无任何不良嗜好,服从组织纪律;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平时和假期有一定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和此工作;
6、专业、年级不限。
工作时间:
一周内至少有两个半天的课余时间可以从事助理工作,工作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的8:30-12:00,14:00-17:30;遇有加班时,也能尽量服从工作安排。
【外事助理】
岗位职责:
1、协助国际学术会议的联络、组织、及协调工作和外籍嘉宾的接待工作
2. 协助英文学术期刊的编辑与排版
3. 协助外事工作相关书面材料的草拟、翻译
4. 协助出国人员手续的准备与初审
5. 协助外事相关的其他工作
岗位要求:
具备良好的英文读写、会话能力
2. 工作细致、耐心,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 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4. 经济、金融、英语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5. 有从事外事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经验者优先考虑
工作时间:
一周内至少有两个半天的课余时间可以从事助理工作,工作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的8:30-12:00,14:00-17:30;遇有加班时,也能尽量服从工作安排。
【宣传助理】
岗位职责:
1、协助中文网站、微信、微博平台日常更新及推送
2. 协助研究所老师处理辅助性日常工作
3. 参与学术会议筹备、嘉宾接待及会议新闻稿件撰写
4. 协助进行媒体日常联络与关系维护
岗位要求:
1、工作态度端正,踏实、耐心、责任心强、能够服从老师的工作安排;
2. 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优良,无任何不良嗜好,服从组织纪律,认真负责,在所在院(系)表现优秀;
3.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平时和假期有一定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和此工作;
4. 专业、年级不限。金融、经济、新闻等相关专业更佳。
工作时间:
一周至少有一个全天或两个半天(必须是下午)从事助理工作,工作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的9:00-11:30,14:00-17:30;遇有加班时,也能尽量服从工作安排。实习总时间一个学年为宜,至少保证一学期。
【科研助理】
岗位职责:
1、日常检索搜集IMI学术委员、研究员的文章,对所内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内容发布和后台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定期报告。
2. 参与学术会议筹备及嘉宾发言稿整理。
3. 协助所内老师、研究员等跟进相关科研项目。
岗位要求
1、工作态度端正,踏实、耐心、责任心强、能够服从老师的工作安排;
2. 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优良,无任何不良嗜好,服从组织纪律,认真负责,在所在院(系)表现优秀;
3.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平时和假期有一定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和此工作;
4. 财政金融学院在读研究生或已保研的大四本科生。
工作时间:
一周至少有一天从事助理工作,日常工作不用坐班,如有重要会议或项目,须及时响应所里需求。实习总时间一个学年为宜,至少保证一学期。
二、注意事项:
报名方式:应聘者须将个人电子版简历(附个人彩色证件照)发送到imi_ruc@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姓名+学院年级+手机号”,邮件内容中写明每周空余时间。
报名截止:2015年9月27日下午5点。
面试时间:初选合格者将通知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电话通知,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和思维范式,以“融贯中西、传承学脉、咨政启民、实事求是”为宗旨,走国际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科研资政以及培养“能够在中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漫步”的国际金融人才等方面卓有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出任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法国财政部原部长、欧洲50人论坛主席埃德蒙·阿尔方戴利(Edmond Alphandery),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亚辛·安瓦尔(Yaseen Anwar),著名货币金融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史蒂夫·汉克(Steve H. Hanke),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香港金融管理局原总裁任志刚(Yam Chi Kwong),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务院参事夏斌等9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贲圣林、曹彤、陈卫东、丁志杰、Robert Elsen、Tomoyuki Fukumoto、郭庆旺、胡学好、纪志宏、焦瑾璞、Rainer Klump、Il Houng Lee、刘珺、陆磊、Daivd Marsh、Juan Carlos Martinez Oliva、Herbert Poenisch、瞿强、Alain Raes、Alfred Schipke、Anoop Singh、Wanda Tseng、涂永红、王永利、魏本华、宣昌能、张杰、张晓朴、张之骧、赵海英、赵锡军、周道许等33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杰,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分别担任所长、联席所长和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涂永红教授、宋科博士担任副所长。
研究所长期将科研视角聚焦于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及中国货币金融战略等国际金融领域,并适度拓展至其他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逐步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年轻化、国际化的研究团队(特约研究员11人、研究员31人、副研究员7人),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深入推动中国金融理论发展与改革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view(Quarterly)、《国际货币评论》(月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四种学术刊物,以及国际货币研究系列丛书(IMI书系)。特别是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因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决策参考性,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策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