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导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双循环”成了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众多专家学者都对“双循环”经济格局应该怎么构建、具体领域应该怎么发展给出了众多观点与看法。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内循环”更多是市场调节下自然转变的一种经济模式,最终发展的结果是要让国民生活改善;IMI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双循环本质上是解决增长和发展的动力问题,除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外,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创新问题,把新技术的应用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的最新政策研究文章,题目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文章中指出,要以独立自主为着眼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
文章认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大宗商品供需结构;还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启动国内消费潜力。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需要提升“走出去”质量,优化引进外资结构,并巩固世界贸易大国地位和影响力。
文章同时指出,应当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发展可着眼于四个层次,一是通过金融科技引领,推动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立足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循环路径和战略基点,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三是要以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为目标,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同时注意防控系统性风险;最后要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金融改革开放布局。
文章同时也提出了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需要关注的十个重点问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未来金融改革的发力方向与发展前景。
以下为原文摘要: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了明确要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国内外大势、重塑我国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要以独立自主为着眼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要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科创金融体系, 继续支持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同时,建设独立自主的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构建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调整的金融支持体系,发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金融。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好金融支持民生发展,在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全面提升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