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为接下来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开放的方向定下最新基调。其中,“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也作为新提法首次亮相央行工作。这一新提法是否也是一种新的导向呢?对此,魏本华表示:“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深度谈论的话题。”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贸易、金融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全球金融机构中,中国应有的代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我国当前是第三大份额国,居美国和日本之后,我们应积极争取,做各方面的工作,力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一次份额总审查中大幅度提高我国的份额,成为第二大份额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挥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今年7月16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利用特别提款权(SDR)应对新冠疫情。魏本华表示,这个呼吁体现了我国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案。正如易纲行长所指出,通过SDR的普遍分配,可以补充IMF成员国的外汇储备,而这是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最贫穷国家,他们急需资金对抗疫情。另一方面,人民币是SDR的组成货币,如果SDR普遍分配获得通过,亦将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抗疫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艾伦·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危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机遇。而目前中国是唯一一个预计今年将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根据IMF今年6月《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的那样,2020年全球经济将负减长4.9%,发达国家将负减长8%。G20中唯一能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只有中国。对于IMF的预测,魏本华表示,IMF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成功抗击疫情,并不失时地采取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恢复经济。IMF充分地肯定我们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2亚投行应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2020年7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面对新形势,习主席对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亚投行提出“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魏本华表示,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行五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在多边开发银行治理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已投资200亿美元的项目,为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我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合作。当务之急应按期完成“全面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这将极大地推动亚太地区在经济、贸易、投资和金融方面的合作。同时,在构建亚太地区金融安全网方面,充分发挥亚投行现有机构的作用,支持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办公室(AMRO)在本地区经济监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机制,进一步推动东盟国家和中日韩的金融合作,提高本地区抗御冲击的能力,为本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