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世界格局多变,如何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效率,增强其面对各类负面冲击时的韧性成为维持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功能加强并成为推动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广泛联系的经济体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对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能够降低经济体融资成本,增强企业抵御负面冲击的能力。 查看全部...
  •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经济体,中国为供应链伙伴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弥补优质全球公共产品缺口。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可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部...
  •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现已成为日本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改革完善金融稳定制度,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中国人大网日前公布了金融稳定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查看全部...
  •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央行数字货币(CBDC)作为这场变革的先锋,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货币流通和结算方式。mBridge项目,作为实现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结算的关键平台,其最新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IMI财经观察”公众号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特别在一国经济形势下行时期,各国政府会创新性地设置新型政策工具来弥补现有政策工具的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宏观经济形势。2022年,中国政府创新性地提出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引发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梳理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相关理论及实施现状,从保证政策连续、强化政策协调、设计灵活工具、坚持市场导向和防止明股实债等六方面,提出优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建议。“IMI财经观察”公众号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国策自2009年开始推进。经过多年发展,人民币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储备货币,跨境收付规模显著增长,尤其在贸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早期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与贸易在全球的地位相比严重滞后。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变化及中国新兴产业崛起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需求。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地域分布明显,离岸人民币规模扩大。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需通过双边互换协议、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及CIPS推广等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查看全部...
  •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企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生力军。人民币目前已成为第五大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货币,但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比仍相差甚远。以往人民币研究多关注宏观视角,鲜有学者从微观主体视角揭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立足于企业问卷调查,本文研究发现,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动机呈现多样性其中资产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政策复杂性、资本流动限制、风险对冲工具不足是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堵点。 “IMI财经观察”公众号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美国系列经济数据和全球金融市场近日剧烈波动,引发了大家对于美国是否会出现经济衰退,以及美联储下一步降息动作的推测。当下的关键疑问是美国经济未来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以及针对下一阶段经济前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如何应对,即美国经济衰退程度会多严重、持续多久,以及美联储的降息节奏有多快、幅度有多深? 查看全部...
  •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在《金融时报》发表《中国财富管理数字化趋势探析一文》。文章对当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格局作出分析,并对数字化趋势进行剖析,对大模型应用提出展望。财富管理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查看全部...
  •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并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部分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短期看,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宜发挥政府支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即政府消费);长期看,应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