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明、蓝国瑜:中美博弈背景下与中美洲新建交三国合作关系展望
中美两国博弈的本质是两国内部制度的国际影响方式和国际影响成果的博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Larry Backer 表示,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就在自内而外地构建国际贸易及投资的框架结构、规范性原则和其操作运行标准。美国的国内规范及法律原则通过全球互动得以国际化,成为国际框架。通过强化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联结的过程中实现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美国的强项。就这一点而言,在建立国际影响力的方法上,中国应当向美国学习,首先从内部将行业标准法律化,其次在跨国项目的投资与实施中将国内法律国际化。
2.借助于与中美洲的建交关系增加中美博弈的砝码
美国习惯于利用第三方国家向博弈对手施加压力。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前智利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感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曾向智利施加压力,要求智利政府拒绝与中国通讯公司华为进行合作,但是智利总统还是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更是到了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中国也应当学会利用他方向美国施加压力。
据路透社报道,萨尔瓦多等国常年处于政治动荡、帮派暴力活动横行的环境之中。美国曾联合三国设立“中美洲被三角繁荣联盟计划”,以帮助其发展经济、改善治安、减少该地区的赴美难民数量。但该计划成立后,美国对该地区的援助却持续减少。在 2016年至2018年期间,美国对该地区的援助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一,动摇了中美洲地区国家对美国政府的盟友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支持萨尔瓦多指控美国不仅违反了其对自己承担的义务,而且违反了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支持萨尔瓦多积极地向国际社会发声,以类似事件为着力点,借助于萨尔瓦多向美国的单边主义施压。
中国应当在与拉美国家的深化外交关系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同时使得民间组织反哺于中国外交。尤其是在拉美地区左降右升的整体政治生态下,政治局面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民间外交的可预期性有可能可以超越国家行为的可预期性。通过民间组织确认拉美国家的价值共鸣与发展目标,可以克服该国内的政治风险,成为一种更稳定的长期战略资产,也更有可能使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中国理念得到拉美国家的认同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