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芦哲: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与城镇化进程

时间:2018年01月26日 作者: 

人口红利和城镇化进程,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虽然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渐失,但是“全面二孩”政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使一部分人相信“红利”还能再持续一段时间。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低于2016年的1786万人。这与卫计委预测的“2017年出生人口总量将达到2109.9万人”相去甚远,全面两孩第二年可谓开局不利。

一.从生育率看未来人口总量

总和生育率的含义是“平均每个女性生育子女的个数”,理论上,总和生育率应该高于2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2011-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1.25的水平。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2030年14.5亿人口的目标,2017-2030年总和生育率应该剧增至1.8的中枢水平,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未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在什么水平呢?问题的关键是“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会有多大。假设“全面二孩”没有任何影响(基准情形)和“全面二孩”可能产生的最大正影响(调整情形),我们对生育率的预测如下。对应的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25年或2030年到来。可见无论二孩政策的作用大小,中国也仅仅还有10年的人口增长期,并且同时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

图片2

二.从流动人口看未来城镇化进程

相比中国总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的情况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担忧,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似乎高枕无忧。2001至2016,城镇化率从37.7%增长到57.3%,16年增长了20%,平均每年1.2%,每年2000万人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那么如果是为了实现2030年70%的城镇化率目标,只需要每年流入城镇1400万人即可。

但是总量上的规模满足,不代表结构上的效率合意。我们分拆看看流入城镇的人口结构,就会发现真正自然流入城镇的劳动力量(新增农民工)只占15-20%,并且呈下降趋势。而城镇化的动力越来越依赖于“就地城镇化”,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主要是在行政编制上讲“乡”改为“镇”,根本不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真正的城镇化过程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结果,在经济学角度上形成规模经济,从人口学的角度上提高城市化率。而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地体现为行政的力量,变成了造城运动。

图片3

根据我们的测算,农民工向城市的净流入将在2021年左右停止,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就地城镇化),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仅能达到63%。当然,如果我们保持每年800万人的就地城镇化,实现70%的目标并不困难。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自发城镇化和行政城镇化的经济效率差异,有天壤之别。

本研究结果不代表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而是提醒我们:传统的经济增长驱动力的消失速度可能比大家预想还要快,转型+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刻不容缓。

【原文链接】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与城镇化进程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