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IMI WorkingPapers NO.2316】本币国际化:理论和现实的困局及选择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作者】陈卫东 边卫红  熊启跃  初晓

【摘要】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货币国际化是制度设计、市场选择和政治利益博弈的结果,它的合理性和存在状态受复杂因素影响决定,没有单一路径,没有必然的持久性。当前,在国际关系演变、地缘政治风险攀升的背景下,国际货币格局悄然发生转变,传统货币国际化路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无法复制,也行不通。如果人民币国际化遵循美元传统路径,将付出巨大成本并面临多重瓶颈,也将受到新的“特里芬难题”制约。我们应客观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货币的国际化路径不复存在,新兴货币国际化不断发展,也面临挤压。推动本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铸币税收益,提升货币发行国政治影响力;但同时会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加剧投机套利资金对金融稳定冲击,同时可能陷入“特里芬难题”,造成主权货币币信的下降。受经济实力、对外经贸关系、宏观调控及监管政策设计等因素影响,主要国际货币各项职能发挥存在非对称特征。国际货币的支付结算、投融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拥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决定了功能发挥的可控性差异。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国际货币惯性阻碍、西方国家主导的多边治理规则制约、国内企业与金融机构竞争力相对较弱等挑战。应当客观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权衡职能选择,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有限国际货币职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释“特里芬难题”。过快地推动本币国际化,有可能放大不利因素,导致本币国际化干扰本国经济提升之路。回归货币价值本源,避免走美元老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利用地缘政治创造的区域空间塑造新的国际化货币空间。通过在低碳金融新领域寻求竞争动力,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完善。以金融科技发展探索面向未来的、公平的、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可信赖的公共产品。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