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 什么是适合中国的征信体系
征信体系的由来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做支撑市场经济没有办法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改革措施不断,但是对诚信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开始发力不够,重视不够。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家越来越感到如果没有信用、没有诚信,那么经济发展、改革发展、市场化发展就没法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金融业改革,过去我们是专业银行体制,工商银行管工业、农业银行管农业、中国银行管进出口,这种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下,企业只能在一个银行贷款。随着改革深入,这种界限被打破,商业银行从过去的专业银行,变成了综合经营性银行,企业可以在各家商业银行开户贷款。信贷管理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多头开户,欠债不还,在这个银行欠钱到那个银行接着贷款很普遍,于是整个行业普遍希望能够加强信用制度建设,防范金融风险,来确保银行能够不断地支持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又能够按期偿还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所有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先要在人民银行开一个贷款证,你去贷款时拿这个贷款证到银行,就会把你的贷款登记上去,你是否偿还都有记录,有案可查了,对防范风险起了很大作用。
在这个基础上,人民银行也提出来,是不是在贷款证制度上做成银行信贷资讯系统,这个事情向时任总理朱镕基汇报以后,朱总理觉得很重要,要求尽快实现全国联网的信贷资讯系统,同时也提出要进行全国的个人资信试验,大约1999年时,在上海开始了个人资信业务,来做个人征信的试点。随着试点的深入和人民银行的信贷征信系统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需要有一些系统上的帮助,需要有系统来保证,也就提出了尽快建立征信体系。
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什么是适合中国的征信体系?怎么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是采取政府推动,还是采取市场化建设?到底应该怎么建才合适?从当时的整个国际情况来看,我们也发现,征信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高度规模经济或者说高度集中的产业,很多国家都是由极少数的大型征信机构覆盖全国,而且实际上还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征信机构,美国三大征信机构基本占据了全球的主要征信市场。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有好几百家公司,每家公司只针对一部分企业、或者一部分地区、一部分行业做征信的采集和服务,商业银行要和所有公司联网,才能知道客户在哪个银行有不良资产,否则它只能知道这个企业在少数几家商业银行里有不良资产,做不到全覆盖。所以在国外也是不断地竞争合并,从原先几百家、几千家小型公司归并成三大征信公司,不光在美国,而且业务覆盖全国。也就是说,征信行业要求覆盖越广,越有竞争能力。
再一个问题是征信体系收集什么信息?是收集正面信息还是收集负面信息?毫无疑问,如果征信体系既吸收正面信息,又收集负面信息,它更容易判断一个对象的资信情况和信用情况、信用能力,信用这个东西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还款意愿,一个是还款能力。当然有了正面信息之后,可以更容易判断你的还款能力,当然是最好的事情,很多人说,我们既要收集负面信息又收集正面信息。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我的正面信息是我的财富,可以帮我发现和留住好客户,如果被别人发现以后会形成恶意竞争,只采集负面信息可以免除这些问题。但是负面信息同样存在外部效应问题,部分银行已经为负面信息付出代价,可能不愿意其他银行搭便车。因此,很多国家采取强制办法,国家成立公共征信机构,收集提供负面信息,不提供正面信息。
再一个问题,采取分散建设还是集中建设的问题,当时有很多说法,先采取建立分散的征信体系,然后再把它联合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这样建设更容易一些。比如我们建立诚信横琴,在这个地区先做起来,然后把各个地区联网联起来。但是确实有个很大的问题,市场企业,不是在一个地区经营的,它在全国经营,甚至在全球经营,我们的个人也好,企业也好,都在全国到处活动,甚至在全球活动,所以搞征信体系的话,单独在一个区域是不行的,至少是全国的甚至是全球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征信体系的话必须是覆盖全国的,而不止是一个区域,当然我们不妨碍一个区域先行,但是最后必须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这也是当时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当时人民银行决定,还是下决心,一次性,一下子建立一个全国的统一征信数据库,国务院也很支持这个政策,你们去搞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而不是采取各个地区分散建设,以后再想办法联网合并。在这样的政策下,人民银行就加快了这样的系统建设步伐,一次性建成一个全国统一的系统,各个地区在这个系统上进行联网和查询。
如何建设征信体系
我觉得是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依托现在已经建立的征信体系,把各个部门收集的不良信息放入这个体系,那么商业银行在审查贷款时,对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限制发放贷款,来促进这些单位和个人,减少在其他领域的失信信用,这是可以做到的,过去也有这样的案例;另一种方法是继续建立独立的行业征信机构,来促进这个行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不管哪种方式,首先要解决信息收集的问题,第二是信息使用问题,必须有使用者,有助于形成激励和惩戒机制。从目前来看,行业政府的作用可能会比较大,各个部门都掌握一些信用信息,都会掌握一些不良记录,能不能共享起来?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很难,我们各个部门之间有的时候信息很难互相交流起来,没有政府的推动很难集中在一起。集中起来以后,维持这样一个系统,关键是谁来查询,随着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有改善,但开始时还是要政府推动。所以,要想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覆盖全社会各个行业信用的征信系统,政府在里面起的作用很重要,一个是信息采集,一个是信息查询。当然,这里有个商业可持续的问题,如果由政府机构来搞,有财政投入就做起来了,如果要是由社会机构来搞,还得让它有收入,不像银行信贷的征信系统就比较简单,企业要贷款,商业银行要放贷,它要保证偿还,只要能偿还,就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良率,出点钱查系统,是非常愿意的事,所以很容易持续下去。
所以,要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或者建立起来用不了,最后达不到它的效果。实际上是两条道路,一条道路就依托金融信息的征信平台来做,一个就是单独搞一个,两条路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的话就是钱也花了系统也建了,信息收集不上来,收集的信息也没人看,这解决不了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问题。也就是说,虽然建了系统,但是没有建立起一套惩戒和激励机制,就起不到作用。
【原文链接】苏宁:征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