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外滩峰会详解数字货币
01 什么是数字货币?
比特币之后,近几年各种类似的币相继涌现,大家对数字货币有了一定的概念。去年1月20日,央行和德勤举行了区块链座谈会,下午就发布公告——要争取早日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这对数字货币在中国落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到今天为止,数字货币依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人们对数字货币的理解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对应传统的现钞货币来看,数字化货币是传统货币体系(包括监管制度和运行体系)不变情况下的货币数字化,我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走。今天广义货币规模已经达到160万亿,而流通中的现钞不过7万亿上下,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种则是在一些专用的场景,比如游戏场或者互联网,用法定货币兑换的所谓“数字货币”。比特币之后,互联网上的各种原生币也属于这类,即其与货币以一定比率进行兑换。
今天大家说的数字货币不是前面两种,而是建立在新的货币体系上的一种货币。这个货币体系到底是否成立?其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在探讨技术层面,而没有对其“是不是币”进行论证。我认为,即使有法定货币,很多特殊场合仍然需要使用特殊用途的专用币或者代币,比如饭卡、饭票、购物券、购物卡等等。其具有特殊的功能或权利义务,不能用普通的法定货币取代。但是作为一种商圈币或者代币,它必须在指定范围内才能使用,否则就是挑战法定货币的权威,监管当局也要对其进行监管,否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02 商圈币的未来:人人拥有新的线上身份?
比特币这类货币则是在完全虚拟的环境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去推送,推送后只能在圈里用。要实现其价值,必须出圈,并与现实法定货币进行兑换。离开法定货币,其就是一个空无的体系。而且在币的生产体系里,没有贷款利息或者投资分红这种机制,币可以在圈里转让、兑付,但是不能满足金融的需求。更何况总量还受到控制,且具有阶段性,每个时段的量全部已经界定好了,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金融发展的灵活性需要,今后必然要退出货币的体系。
商圈币在特定的环境是否可以使用?答案是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传统世界的运行体系下(或者这个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个网络世界的概念,大量的人和事物在线上运行。线上人们互相不见面,完全是信息在交互。所以,信任非常重要。而线上高频、高速的运行,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线下可以进行T+0、T+3的清算,但线上不行。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可能跨出行政管辖的边界,甚至国家的边界。如果完全用一国的货币或者身份认可系统,很难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套线上运行的系统,比如重新赋予用户身份,不管现在持有的是中国的身份证,还是美国的ID,在这个系统上面都将拥有一个新的身份。因此,这个系统也将不承认线下的任何货币,上面只通用一种币,比如Ripple,不承认任何法币,但是法币可以与其进行兑换。这样的话,效率、成本完全不一样。
03 关于“去中心化”,你需要知道这些
另外,我们原来采用的是中心式技术,比如SWIFT,大家都要连接系统才可以使用,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做到相互进行开户?只要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又可以实现相互开户,这样的话会大大加快清算速率,但是要做到点对点直接开户非常难。
大家再去看比特币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就可以清楚区块链的原理。为什么区块链或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比特币运行的环境不是发行人自己维护的,需要计算机联网。每个人要加盟这个网络,且计算器要跟着运行环境一起运算,这样才会实现算力、存储力的共用、共享。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保障加盟方的利益呢?这就要求规则必须公开,并内置于系统里,改动需得到多数人同意,否则即使是发行人也不能改。这时候,才出现了所谓的“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比特币特有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很多人意识到,信息的采集、处理,光靠一个机构的计算机无法完成,全球大大小小的主机都有日常冗余的安排,又有阶段性周期,一年中不同周期存在高峰和低谷,每一台都有大量的浪费。如果这些计算机联网进行共享,可能完全改变这一情况。这个观念已是多年延伸过来的约定俗成。
今天,比特币集成了这个观念,且比特币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应用者,不仅取得了技术的成功,还有商业模式的成功。大家一起来看看比特币在哪些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总量控制,每四年自动砍一半。大家都进入流通系统后,肯定会发生流通溢价,因为这是小众商品,又是全球加盟链,全球资金都在热炒,价格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2013年之后比特币及类似比特币的币,价格都在快速上涨。
04 未来我们如何定位比特币?
很多人认为比特币们会颠覆传统货币体系。传统货币体系是多年锤炼出来的货币体系,受到一系列的制度支持,绝对不是随便的投放货币。因此,央行要推出其主导的数字货币,还需要进行认真论证。
我认为,所有法币外的币都应该被定位为“商圈币”,在其主导的互联网平台上可以自由运行;出了这个平台,使用则要受到约束。但我们现在对比特币这类币的定位是数字资产,而不是商圈币,也不是代币。它可以自由买卖,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约束。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对比特币的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其到底是代币?还是资产?如果定位为代币,一定要对其有代币的各种管理要求,包括ICO。此外,我们是否允许存在跨平台的币投资?这些问题要思考。
区块链包含了很多技术,其是真正的集大成者,不仅在金融方面,在智能合约、分布式处理以及确保不可篡改等方面,都有很多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