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国际货币研究所与IMF联合发布《世界与区域经济展望报告》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作者: 
DSC_7845 10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与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3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处联合主办。IMF驻华首席代表 Alfred Schipke、IMF亚太部门区域研究部负责人Romain Duval、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所长助理宋科等出席发布会。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 涂永红副所长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世界与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为各国政府和学界提供了解全球经济发展变化、制定正确的决策的依据,能与IMF合作发布展望报告是国际货币研究所的一大荣幸。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美国QE政策退出、中国经济预期增速放缓、乌克兰危机与埃博拉病毒蔓延四大挑战。国际经济复苏的健康环境,需要IMF在维持国际金融稳定、汇率稳定、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方也期待人民币纳入SDRs一篮子货币,以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 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结合《世界与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对世界经济形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世界经济正保持着微弱、不平衡的复苏态势。受美国利率上涨、欧元区通胀与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预期加大。为此,发达经济体应采取合适的财政政策,来继续支持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应未雨绸缪,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并通过结构性改革走出基础设施投资的瓶颈期。 随后,IMF亚太部门区域研究部负责人Romain Duval对亚洲经济前景做出了展望。首先,亚洲地区经济前景依旧稳定。报告预计亚洲经济今年将增长5.5%,明年增速可达5.6%。这一增速受益于美国强劲复苏势头对亚洲出口形成的有利支持。同时,较低的利率环境以及强劲的信贷增长有助于推动亚太地区内需增长。其次,区域短期下行风险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美国的货币政策的逐步正常化、常态化。亚洲各国需要调整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次,亚太地区政策调控机制应更加灵活,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缓冲工具的使用有助于刺激中期增长。Romain Duval还对亚洲金融一体化做出了解读。他指出,亚洲国家由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比较有限、对外资银行准入的抑制政策以及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性是制约区域金融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在互动讨论中,参会嘉宾与媒体与IMF专家分别就结构性调整的新突破、缓冲工具的重建以及我国对信贷过度依赖的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