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彭俞超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 主讲“企业金融化、房地产市场与经济波动”
时间:2016年12月30日 作者:
12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46期)在文化大厦605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站博士后彭俞超担任主讲嘉宾,就“企业金融化、房地产市场与经济波动”发表主题演讲,本期沙龙由IMI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苏治主持。

IMI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苏治主持
彭俞超首先分析了一些有关房价的现实情况与数据,他从房价与PPI指数的关系入手,并以美国为例,指出当房价与PPI指数出现背离的情况时,房价会发生剧烈波动。并且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跟房地产投资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当固定投资火热的时候,房地产投资就会减少。但当实体经济状况变差,企业就会想着把资金投入别的行业赚取利润,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房地产行业。之后彭俞超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于解释影响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因素,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企业金融化”的现象。在这个理论模型里,彭俞超假设经济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投资机会:金融合约和生产性投资。企业会在金融合约投资和生产性投资中选择收益率最高的方式进行企业投资。当金融合约投资过高时,企业会选择进行金融合约投资,大部分的金融合约投资资金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此外,促进逆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其他因素还有家庭、零售商、货币政策、资本生产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通过数学方法计算拟合后发现该理论模型和现实比较符合。通过对这个模型的分析,彭俞超总结到,房地产投资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是需求的冲击,只有30%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是由实体经济的变化引起的。最后,他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和该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可供政府选择的调控政策。
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站博士后彭俞超主讲
在互动提问环节,与会嘉宾就中国逆周期的房地产繁荣问题做了许多探讨,主持人苏治也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指出最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上涨,主要是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原因。希望论文能从现实问题出发,详细分析各阶段影响中国房价的因素,指出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双周学术沙龙,由原大金融思想沙龙与IMI双周论坛合并而成。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点评”的模式,对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紧跟国际前沿、拓宽理论视野、深化研究协作,为推动“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校长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