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暨2014年度内部课题结项发布会 聚焦全球布局与离岸市场建设

时间:2015年03月28日 作者: 
(选用会场IMG_3645 3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2期)暨2014年度内部课题结项发布会(第一期)在明德主楼801会议室召开。IMI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主任何青发表了主题演讲。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IMI副所长涂永红、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以及IMI研究员、货币金融系钱宗鑫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会议由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王芳副教授主持。 (选用何青)IMG_3658 会议主要发布了《货币的全球布局与离岸市场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何青研究员详细阐释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模型设计、实证分析等内容。该项研究表明,货币流入国和流出国之间的贸易和资本往来、流入国的经济规模、金融发展程度和法律制度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对于国际货币的地区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何青提出,此项研究的背景主要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进程。近年来,人民币贸易结算地位不断上升、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选址布局显得至关重要。此项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成熟国际货币分布的因素,采用经典的重力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推演出人民币离岸中心选择需要考虑的变量。关于国际货币分布的现有研究大多仅从货币流出国角度思考国际货币的形成、分布;事实上,流入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因素往往更能解释货币流量的区域分布差异。 论文还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已经成为区域主要国际货币的基础上,要加快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主要金融中心的交易比重,坚定不移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后,与会专家对论文进行了点评。魏本华局长从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全球布局的影响角度分析了论文的实际意义;鄂志寰研究员回顾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历程并对需要完善的制度层设计发表了看法;钱宗鑫与涂永红老师则从理论层面对论文架构、数理方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人民币全球布局的议题既是货币金融问题,也涉及国家发展战略,在构建理论依据的同时更需要把政策建议做扎实,而IMI科研机构与新型专业智库的双重定位恰恰能为理论与实操层面的平衡找到契合之处。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双周学术沙龙,由原大金融思想沙龙与IMI双周论坛合并而成。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点评”的模式,对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紧跟国际前沿、拓宽理论视野、深化研究协作,为推动“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校长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本期主讲内容完整版论文下载请点击:【IMI Working Papers No.1419】国际货币的全球布局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