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83期报告发布 专家热议“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汇率的均衡”

时间:2022年05月19日 作者: 


5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IMI宏观经济研究室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83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IMI研究员、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作题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汇率的均衡》的主题报告。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先后发表演讲,沙龙由IMI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孙超主持。



熊园首先发布报告,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经济方面,中国经济3月份以来开始走弱,房地产市场和居民消费体现出信心、内需不足的问题。就业方面,稳增长就是要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也是保就业。物价方面,经济下行是核心矛盾,通胀不会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约束。汇率方面,央行会采取措施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走势是近期中国面临外部形势的集中反映。政策方面,一是要关注疫情防控;二是落实国家政策;三是需要有新的政策出台,包括地产基建需要更大的放松;四是下半年外部环境压力较大,需要稳信心,更要想方设法稳增长。



随后管涛就“稳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发表演讲:第一,人民币汇率经历了“8.11”汇改初期单边下跌的冲击考验之后,已呈现出均衡合理水平上有涨有跌、宽幅震荡的走势。第二,汇率由市场决定,并不必然由供求决定,央行淡然对待汇率的波动有助于增强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第三,需关注三方面的风险:一是汇率下跌是否会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二是汇率下跌是否会引发一些微观个体的偿债风险;三是汇率的过快调整是否会引起市场预期发散,导致市场恐慌,产生挤兑外汇等问题。



管清友以“用超常规政策尽快恢复金融流动性和经济流动性”为题发表演讲。管清友指出稳就业的重点在于稳年轻人的就业,随后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政策执行要避免非意图性后果,各个部门要通过建章立制以更好实现政策意图。第二,要恢复金融流动性和经济流动性,畅通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过程,用超常规的政策来启动信心。第三,超常规的举措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印钱,继续保持货币闸门相对宽松;二是烧钱,助力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新基建投资;三是发钱,给脆弱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现金、拉动消费来实现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



随后王国刚发表演讲。他指出稳增长是稳经济基本盘、稳就业、稳物价的前提,实现稳增长要着重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投资与消费、创新、经济增长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投资有三种情形:一是生产性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二是消费性投资,形成消费对象和消费条件;三是基础设施投资,以提供公共品为主。建立支持投资的金融长效机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天使基金的发展,助力把种子变成现实产品。二是推进长期债券发展,为企业长期发展助力。三是推进地方股权市场的发展,通过投资实现稳增长。



姚余栋针对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延伸。一是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已经走过了至暗时刻,但恢复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居民部门投资房地产已经到顶,不可避免在居民部门收缩资产负债表,房地产的改善性需求还很大,非房地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需为中国经济挑起大梁。二是要把粮食和能源的饭碗端牢。粮食方面,大宗商品持续上涨,粮价持续高位,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要警惕通胀,进一步夯实农业,藏技于粮,藏技于地;能源方面,要加强新能源革命。以这两个方面加速资产负债表的调整,稳住增长、就业、物价,行稳致远。



最后,张明从三个方面进行演讲。第一,全球疫情扑朔迷离、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三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滞胀格局。第二,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缺乏需求。消费方面,疫情严重冲击到服务业就业群体,疫情包括其他一些因素降低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投资方面,现在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问题,投资需求不强烈;房住不炒大环境下房地产投资非常谨慎。第三,政策方面,要给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给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中小企业直接补贴;用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地方重大基建项目建设。此外,张明指出通胀和汇率是可能掣肘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两个因素。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撰稿:林靖澄

监制:朱霜霜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