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7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602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行长贲圣林,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等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何青主持。
涂永红在主题演讲中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前端背景,分别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当中,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四条主要实现路径”以及“在新路径规划下的机遇、挑战和建议”这两方面展开。她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经济大走廊,在面对其他经济体发展的挑战时,中国要通过经济带建设开辟一种全新的区域合作模式,以更好地巩固能源安全与边境安全、保障西部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给予人民币国际化四个发展机遇,即贸易计价结算、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政治、文化以及法律方面的挑战。涂永红特别强调,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大国间游刃有余发展出中国经济自身的道路需要“大智慧”。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能源的计价结算、扩大投资和贷款份额进行突破。她表示如果可以保证以上两点扎实的进行,则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主要货币的目标就能实现。
贲圣林在点评中表示,他赞同从贸易入手这一途径,并提出可以在战略上更加细化,将一些政策建议具体化。他强调在金融合作方面,国内的金融市场风险正逐渐加剧,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节奏应该重新评估。同时在关于货币互换和离岸市场方面,他表示应明确如何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建立离岸市场并合理应对单边升值。
赵海英首先对于报告的主题给予了赞许,其次主要从两点观察中分析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中国是一个大国,完全无法照搬平常在经济学教科书上所学的小型开放型经济,而且中国面临基本的形势就是“未强先大”,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想成为硬通货,单靠经济是完全不够的,货币国家化其实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考验,而综合实力也可以全部集中反映在国际政治上的实力上,综合实力强大了,自然就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提问环节中,主讲嘉宾和点评嘉宾分别就企业转型、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出台更有利政策以实现公平合理的国际竞争格局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本次沙龙主讲内容】涂永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财金学子杂志社 文/郭柳君 编辑/郑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