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50人论坛闭门研讨会暨大金融思想沙龙 聚焦“‘一带一路’与企业对外投资”
10月2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当代金融家联合发起的“跨境金融50人论坛(CBF50)”首期闭门会暨大金融思想沙龙(第72期)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与企业对外投资”。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林大建、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经济办公室主任张继栋,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孙鲁军,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国际处副处长石岩,IMI特约研究员、CBF50成员曲凤杰等一带一路及跨境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代表性投资机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由IMI副所长、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局长助理涂永红主持。
(涂永红)
(会议现场)
欧晓理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一带一路”的三个原则展开。他指出,中国“一带一路”推进取得超预期成效的秘诀在于坚持“共商”、“共享”和“共建”的原则。“共商”解决了怎么建的问题:中国虽然有自己的认识、标准判断和意识形态,但和其他国家谈合作时是不带标准的,中国强调求同存异,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国家治理模式的选择。“共建”解决了谁来建的问题:中国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合作伙伴共同的事情,强调第三方合作。而“共享”解决了为什么建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援外或扶贫,其中有中国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虽然合作伙伴欧、亚、非存在很大差异,但共同之处即是都欠发达,对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诉求非常强烈。
(欧晓理)
林大建主要围绕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所在国的问题和中国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展开演讲。在提及承担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建设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时,她指出,中国同很多国家一样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习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或所说的“包容性全球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方向。她还指出,政治制度的不同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由于企业不了解周边国家民主制度,而未调整项目运作方式,最终导致投资出现问题,面临的风险增大。因此怎么解决“一带一路”沿线或投资地民众的获得感,成为减少项目风险的关键。
(林大建)
张继栋在演讲中首先针对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作出补充,指出企业所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接着根据其投融资研究成果,谈及了目前国内针对国际产能合作的投融资现状的特征与问题,并围绕国际产能合作提出几点思路。
(张继栋)
曲凤杰在演讲中主要探讨能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找到破解人民币国际化的解决方案,提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突破口即是“一带一路”和石油人民币。针对经济失衡,她认为“一带一路”无疑是在世界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方案问题。随后,她提出了“一带一路”推进的六并重,以及如何将“一带一路”打造成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机制和平台。最后,她表示人民币面临更为复杂的特里芬难题,提出希望从“一带一路”和区域化寻求突破,由产业次循环到货币金融次循环,通过“一带一路”奠定人民币在次循环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曲凤杰)
茶歇之后,各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讨论,由曲凤杰主持。魏本华首先提出,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跨境金融的讨论,并提出企业作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如何与国家政策外交联系的思考,指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架构,银行如何跟进非常重要。
(魏本华)
孙鲁军指出了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注意的问题,就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如何推进和落实,“一带一路”建设融资渠道中中国应如何应对展开了讨论,并与其他专家和学者在对非理性投资的理解上做出了分析和探讨。
(孙鲁军)
石岩在研讨中主要介绍了国开行对外投融资情况,她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对周边国家的不了解,不仅是民营和中小型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央企也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的风险较高。国开行主要研究央企激励机制的引导,但实际表明激励机制的影响却不佳。她同时强调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也是影响我国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原因。因此,银行与企业间的协同非常重要,需要在此联合上下功夫。她表明国开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石岩)
华而诚表示现在是“一带一路”的最好时机,中国是全球经济拉动最大点,全球经济动力转换已开始。走出去的动力在国内,而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他指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是投资环境,双边协议双边合作都会碰上资金问题,并提出银行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支持学习的议题。
(华而诚)
据悉,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跨境金融50人论坛”(英文名称Cross Border Financial 50 Forum,以下简称:CBF50)是国内首个专注于跨境金融研究的非官方、非赢利性学术研究组织,专注于跨境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的同时,大力促进中国与国际的学术及实践交流,致力于成为构建全球跨境金融前沿学术研讨、跨境金融生态系统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与新金融创新发展的常设性高端智库组织。“跨境金融50人论坛”(CBF50)的正式成员及部分特邀成员分别来自国内外监管部门、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及研究学术机构,他们均具备深厚的跨境金融学术功底以及广泛的行业影响力,构成了跨境金融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前沿顶端,CBF50将通过定期及不定期地举办年会、高峰论坛、闭门讲座、线上微课等学术活动,为论坛成员提供一个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提升论坛成员跨境金融方面经验与能力,推动跨境金融领域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