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闭门研讨会顺利举行 探讨“财富管理发展指数”构建
时间:2017年04月27日 作者:
4月25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60期)暨“财富管理发展指数”课题内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309B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刘青松局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苗雨峰副主任和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闫先东副司长担任嘉宾,本期沙龙由IMI学术委员会委员、“财富管理发展指数”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庄毓敏主持。
庄毓敏教授首先介绍了“财富管理发展指数”课题的背景、研究团队的总体情况及课题研究进展。2014年初,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复,标志着财富管理正式上升为国家金融发展战略。为此,中国人民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课题组共同编写了《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目前已取得了部分成果,构建了一个框架体系,为了使指数设计和编制的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课题组举行内部研讨会,就财富管理的行业数据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与会专家就指标体系构建、数据收集整理和方法论支撑这三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谭松涛、刚健华、钱宗鑫和戴稳胜四位课题组成员分别从指数整体框架构建、行业发展指数构建、产品指数的构建、发展指数构建和指标选择等方面对课题进展做了详细说明,同时指出课题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希望专家给出建议的方面。
苗雨峰从指数本身,财富本身和技术的研究方法本身三个方面给课题组提出了建议,希望课题组在编制指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指数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控性和适应性,同时,还应该考虑数据的可测性;刘青松希望课题组成员重新梳理报告的整体框架,思考做财富管理发展指数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闫先东认为在编制指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客户的需求,要构建一个既能基本满足客户需求,又有生命力和可持续的指数。此外,三位专家还对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等提出了意见。会后,课题组成员就三位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双周学术沙龙,由原大金融思想沙龙与IMI双周论坛合并而成。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点评”的模式,对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紧跟国际前沿、拓宽理论视野、深化研究协作,为推动“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