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5期举办 探讨“大国兴衰与霸权长周期”

时间:2018年11月05日 作者: 
10月31日晚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5期)内部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顾问许建康担任主讲嘉宾,针对“大国兴衰与霸权长周期”这一主题发表演讲。IMI学术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志杰,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晓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谢富胜教授出席沙龙并进行点评。沙龙由IMI特约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主持。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 许建康教授在演讲中分析了大国兴衰和霸权长周期,重点解读了修昔底德陷阱、世界的基本矛盾、霸权长周期、战后美国霸权的治理到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这四个问题。他认为,美国现在正处于三期叠加状态,西方国家把霸权周期说成兴起大国和守城大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诚然世界是没有世界政府,经济和政治每天都在发生关系,所以整个世界体系确实需要有一定领导者,中美贸易战不是中国要去跟美国争夺霸权,而是要改变现在不合理的国际化,改变帝国主义的霸权。中美贸易战体现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全球化,更是资本的全球化,中美贸易站要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去研究。在回顾美国霸权主义和中美贸易战后,许教授提出社会的发展仍然是两个最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他认为分析国际贸易要从价值规律入手,资本的流向带动革命的流向,在讲到霸权周期时,许教授认为长波理论是霸权长周期的基础,在霸权全盛期,实际上是一个霸权国家垄断支配下的自由贸易,垄断地位丧失后,技术扩散,他国兴起,就进入长波的下降期,所以在霸权的全盛期,世界是有秩序的,而且主要讲发展,而在霸权衰弱的多极化的时期,从历史上看,就到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本质上利益的竞争。美国的霸权治理实际上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以美国为先的利益考量。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顾问许建康 在点评环节,李晓教授提到,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制度之战,会逼迫中国做出改革,中国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于内部的改革。今后,中国越来越有章法应对美国体制和制度上的挑战,不卑不亢地做出让步,这些让步是制度上巨大的进步。丁志杰教授认为,美国国际货币地位的衰落和技术领先优势不在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诱因,中国应该从美国角度的合理性来应对,而不仅仅是口水战。谢富胜教授指出,当今是中国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是要依托创新,建立关键部件开发平台,二是上游企业兼并重组解决过程产能问题,同时通过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来带动农村振兴发展。 在随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中,在场听众针对霸权周期、长波理论、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发问,得到嘉宾的一一回答。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四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