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01期线上举行 专家热议“数字经济与数字货币”

时间:2023年01月07日 作者: 


1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金融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沙龙(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01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期沙龙特别邀请了多位金融领域专家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货币”一题进行研讨。在本次会议中,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做主题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等参加了研讨。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主持。



首先,程实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货币”做主题报告,主要讨论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数字经济与经济新形态。在疫情环境变化,经济世界重新开放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加速进化增强了经济竞争力。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数字经济更多依赖数据资源的投入,产出上创造价值的方式范围更广。数字经济带来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新基建是推动供需双升级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深刻重塑世界格局,带动新一轮全球化全面升级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分层。第二,适配于数字经济的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变化,数字货币在三个方向上加速演化:加密货币、稳定币和CBDC。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加密货币越来越像数字资产、CBDC则越来越像真正的货币。第三,人民币的新角色。数字人民币在历史洪流中扮演重要的新角色,破中有立,正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起飞奠定更坚实物质基础。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有一定优势,我们应致力于扩大优势,将其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研讨环节,陈道富从两方面切入发表了观点。第一,数字经济方面。一是数字打破自然人、法人甚至物的黑箱,可以在更细颗粒度观察和运作。二是在数字世界以新的方式更大程度上的集成。三是数字技术成为社会的技术背景,伦理、价值和社会治理与技术背景共生共塑。四数字世界处于新世界的展开过程,不同于成熟平稳的世界和逐步萎缩的世界,世界在探索中创造和运行,并在分工分层中完善。第二,数字货币方面。数字时代将规则和生态作为交易对象,需要将这类对象中可以被普遍信任的载体,如通证作为这个世界的货币。数字货币是数字时代人类普遍信任的载体。数字世界刚刚展开,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信任载体还没有完全凝聚成型。加密货币、稳定币甚至央行数字货币都还只是未来数字货币形态的探索,是潜在数字货币的种子。随着数字世界展开和演化,信任载体会更聚集。



黄卓以“数字经济时代的货币竞争”为题展开讨论。第一,数字经济时代对货币和金融体系提出新要求,如:满足资金融通需求,保障安全性和便利性;发挥数字资产交易媒介作用;引导数据资产在时间和风险上实现有效的配置等。第二,数字经济时代存在货币竞争,一是传统货币体系与数字货币的竞争,二是数字货币之间不同形态的竞争。第三,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如:是MO还是全功能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零售市场还是批发市场、发展过程中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等。



熊园认为数字经济存在三大作用。第一,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政策端看,数据在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被列为“土地、劳动、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要素,也被认为是要在传统要素之外找到激活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实际来看,近些年多省市也已把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产业扶持对象。第二,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也许能成为未来人民币崛起或走向世界的重要依托。第三,数字经济有助于优化政策效率。数字经济、数字货币具备单一、可追溯的特征,已有实践来看可提升政策效率、更好发挥结构性功能。



张明围绕数字货币主题进行了五点评论。前三点评论与央行数字货币有关。第一,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发挥准财政政策的功能。第二,央行数字货币跨境使用试点可以提供一条绕开SWIFT报文系统的新路径,未来数字货币可能会成为我们突破美国金融垄断和金融霸权地位的一种方式。第三,不要对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过于乐观。第四点和第五点评论分别针对稳定币和加密币。从纯粹货币角度来讲,张明更看好稳定币,因为稳定币和加密币最大的区别在于稳定币背后有主权信用的背书。但是,加密币的理念和底层技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据悉,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撰稿人:林靖澄,监制:朱霜霜)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