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王卫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之解读“十九大报告”系列,谈“中资企业出海,借道债市扬帆”

时间:2017年12月27日 作者: 

2017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了大金融思想沙龙(第83期)——解读“十九大报告”系列(第7期)。IMI特约研究员、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副主管王卫以“中资企业出海,借道债市扬帆”为题发表了演讲。此次沙龙由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张文春主持。

图片 1

(张文春)

 王卫从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企业融资与债券市场发展的倡导讲起,分析了中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开放化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直接融资与债市相对股市的融资优势,分析了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优势,并阐述了企业对外融资与开放的债券市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王卫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直接融资的现状,强调了在十九大报告中也着重提出了的直接融资的重要性。随后指出债券融资先对股市融资的优势。王伟指出,“债权融资没那么挑剔,对所有公司一视同仁。任何币种、任何市场、任何时段的灵活性也非常高。发行过程中周期短、速度快、可复制性高,投资广泛,全球来看,它的交易量也好、存量也好,也都比股市要大。”作为例证,王卫也通过分析华为、恒大在债券市场的融资历史来阐述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向外融资的途径与做法。

图片 2

(王卫)

王卫接下来深入讲解了“债”与“股”的融资优势,他形象地称其二为“企业发展的两条腿”。王卫指出通过分析债市与股市的相对行情对比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地进行多形式融资,并以2008、2009年的债市与股市进行了具体例子的分析。王卫接下来提到,这种灵活性在融资国际化过程中也存在着。王卫对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国际上发行债券的现状也做出了分析。中国企业2012年前后开始大量以美元债券为单位发行外债,2017年中国企业发行总量折合人民币达到12000亿,在亚洲占70%的市值,在境内与境外融资的总量中占30%到40%。这不仅使得融资渠道拓宽,还带来了一定品牌效应。债券市场上体量阐述了国际化融资在债券市场这一途径上的独特优势。而对于企业在国际业务上的发展而言,债市融资是融资多元化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对外融资将会对企业国际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图片 3

王卫随后从一带一路的角度对中国的对外债券市场进行了前景的展望。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巨大的资金需求将带来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极为有利的机会。

在正式演讲结束后,IMI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彭俞超,IMI副研究员,北京正略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楠也结合王卫的专题演讲,就债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跨境资产证券化等问题与在场嘉宾分享了观点。

图片 4

(沙龙现场)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