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6期举办,探讨“人民币汇率与宏观经济形势”
时间:2018年11月13日 作者:
2018年11月0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共同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6期)暨“人民币汇率与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戴稳胜教授,锦成盛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熊猫交易员昌明,中国银行高级交易员李公辅,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璐担任嘉宾,本期沙龙由IMI研究员、华创证券宏观研究主管张瑜主持。
张瑜首先分享了近期自己对汇率市场观察:近期,人民币汇率自2018年8月以来再度贬值,一度逼迫“7”的关口,达到近两年高点。除此以外,美元兑人民币交易量大增、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性大增、掉期点不断下降等现象也引起了市场观察者的注意。同时,近期,A股指数与人民币汇率负相关性演绎明显,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若隐若现,央行频频出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控,经济基本面也显现出下行压力。

(图注:张瑜)
回顾背景之后,涂永红、戴稳胜、张璐、李公辅、昌明依次对今年年中以来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当下所谓“贬值预期”的看法和界定,有无贬值预期,在汇率点位、外汇储备、货币政策独立性三元视角下,如何权衡考量 ;现在的破 7担忧和 2016 年的破7的担忧宏微观背景的异同,破7的宏观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改变中国经常账户的顺差基本面;汇率与产业关系的思考,以及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的可行性等问题做出了讨论和思考。
(图注:涂永红)

(图注:戴稳胜)
(图注:张璐)

(图注:李公辅)

(图注:昌明)
涂永红指出,尽管今年年初我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但更多的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之后的进出口情况在逐渐改善,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缩小,因此贬值压力不应该像呈现出来的这么大。戴稳胜认为,在当下推行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综合政策导致了我国的经济环境的低迷,但预期贬值并不明显,央行后期的工具操作空间较大。张璐则提到,世界主要货币在美元近两年强劲升值的背景下纷纷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其实没有赶上主要货币的平均水平,其实已经积累了大量贬值预期。昌明认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必要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李公辅从交易员的角度对近期市场的表现进行了解读。嘉宾就几个议题纷纷各抒己见,并不断延伸新的话题与讨论。
(图注:沙龙现场)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四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文/马逸、田雯
摄影/孙畅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