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伍旭川做客金融科技公开课第2讲,主讲“区块链的特点、风险和监管”

时间:2017年04月25日 作者: 
4月1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主办、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协办的金融科技公开课暨大金融思想沙龙55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509举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博士担任主讲公开课第2讲的嘉宾,针对“区块链的特点、风险和监管”发表主题演讲。本次公开课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曲强主持。 图片5

(曲强)

伍旭川博士从区块链的特征及原理切入,详细地介绍了区块链的主要运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区块链的监管问题。他提出,区块链运用分布式数据储存方式,具有信息透明性高,高度自治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通过去中心化、去中介、免信任、智能合约、时间戳等方式形成的一个可靠的数据库。在具体应用方面,伍旭川博士介绍,区块链规划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政务用、民生用、商业用3类,包括应用层、合约层、激励层、共识层、数据层、网络层6个层次,在应用层面围绕数字经济、互联网治理和大数据等发展中的价值实现。 图片6

(伍旭川)

伍旭川博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学术意义上的共识机制、应用意义上的算力提升、战略意义上的价值流动,使其成为近年来各界最为关心的热点领域之一。目前,各国政府部门开始高度关注区块链技术,着手制定各种相关的指导方针,设立区块链研究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也正抓紧研究区块链和电子货币等前沿领域,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同时,越来越多的机构都争相申请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并逐步将该技术运用到具体的业务当中。 而作为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区块链也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区块链在高效率低能耗、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存在“不可能三角”悖论。同时,其规模大、耗电多、广播风暴等特点导致区块链可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并且面临着平台安全、应用安全没有保障的严峻趋势。伍旭川博士建议,中国应该抓紧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契机,采取“跟随战略”,积极筹建符合我国金融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SC/BC联盟,加速形成我国SC/BC标准;应高度关注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的风险,提前研究相关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图片7

(活动现场)

在随后的互动讨论环节,在场观众针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数字货币、版权维护问题等方面进行提问,得到了伍旭川博士的详细解答。

(文/沈佳音; 摄影: 张岩)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