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芬兰央行董事Marja Nykänen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 主讲“欧洲银行业是否真能恢复健康?”
时间:2018年05月11日 作者:
2018年5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共同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93期)在明德主楼801会议室顺利举行。芬兰央行董事 Marja Nykänen作为主讲嘉宾发表演讲。芬兰驻华大使Jarno Syrjala,芬兰央行转型经济研究所(BOFIT)所长Iikka Korhonen,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副教授钱宗鑫,以及来自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驻华使馆的各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会议由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主持。
Marja Nykänen以“欧洲银行业是否真能恢复健康?”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分别从欧洲银行业财务状况,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主要特征及监管形式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欧盟的应用三大方面对欧洲银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做出讲解。首先,欧洲银行业财务状况方面,虽然欧元区大型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提高,但各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依然存在明显差距,欧元区银行的核心业务收入在低息环境下仍然存在压力,各大银行也将继续提高其贷款组合的总体质量,虽然经济逐渐改善,信用风险下降,但欧元区的贷款增长仍然缓慢,数字化程度在欧洲国家的整体水平有显著差异,欧元区银行资本比率继续增加。其次,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方面,欧元区已完成银行联盟,Marja Nykänen分别对金融和主权债务危机时出现的货币联盟相关的问题,经济发展和货币联盟的主要构架和目前热议的话题,欧洲银行业联盟的支柱与欧洲银行业监管环境,2018年监管的重点领域及成功的危机内部救助分别做了的详细的介绍。最后,在宏观审慎政策在欧盟的应用方面,Marja Nykänen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含义、法律背景、政策目标及目标的实现途径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宏观审慎政策再欧盟的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嘉宾们积极互动,充分交流。对各国中央银行的作用,欧央行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政策,以及欧洲中央银行对运用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态度,单一决议基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欧洲投资环境及企业的发展,银行体系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欧洲银行业债务组合现状、未来发展计划及处理,监管职责、监管成本、金融危机后欧洲银行业的监管、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以及存在的问题,在银行发展不平衡情况下的监管政策,中美贸易摩擦下欧央行的货币政策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共同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四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图/文 张忻悦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