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The Fifth Workshop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中美经贸博弈与国际秩序”专题研讨会 暨第110期大金融思想沙龙

时间:2018年12月26日 作者: 
The Fifth Workshop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中美经贸博弈与国际秩序”专题研讨会 暨第110期大金融思想沙龙 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英文学术期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EPS)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中美经贸博弈与国际秩序”专题研讨会暨第110期大金融思想沙龙在人民大学举行。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商学院教授Donald Lien、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丁浩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阿姆斯特丹大学助理教授陆利平、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钱宗鑫、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曲凤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朱文宇等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演讲。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执行主编何青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杂志,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是为了宣传研讨的重要成果,增加稿源,提高稿质,在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办好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期刊,同时推广和扩展观点,产生政策影响力。 此次圆桌研讨会分为两个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主持。 庄太量分析了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他指出,中美贸易逆差、中期选举和特朗普的连任意图是中美贸易战的三个主要原因,也同时表明我们要对国家有信心,贸易战对中国整体影响不大。 李巍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从历史上分阶段的介绍了中美之间的接触和防御防卫的关系。他认为中美贸易战是整个美国40年来对华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并指出经济利益的诉求、意识形态的力量以及安全和战略这三个力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塑造了美国对华的经贸政策。美国对华的经济战略分为经济援助、经济脱钩和遏制战略三个类别,未来中美关系并不明晰,但是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中美关系,重视并利用好13亿的人口市场,拉动内需;同时,要维持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欧洲和日本。 瞿东升从财政角度谈中美贸易战。他在演讲中首先分析了修昔底德陷阱、围堵中国技术升级、创造制造业就业讨好蓝领选民、转移“通俄门”注意力、极限施压勒索一笔,以便自我吹嘘等是中国对贸易战起因猜测的误判,并指出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原因实际上是源于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因此,他建议,中国应该调整贸易战的目标和手段,不应该靠大规模的采购来换取关税的取消,而应着眼于资本市场施压。 Donald Lien教授评述了几位演讲嘉宾的观点,他认为中美贸易战从经济角度来说,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回到国际环境层面上,可能会带来心态的转变等更大方面的影响。随后主讲嘉宾及研讨嘉宾对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短暂的茶歇后,开启了圆桌研讨的第二阶段。曲凤杰就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她认为中美贸易战根源在于两国对各自实力和中美关系均存在战略误判,中美关系已经进入到战略竞争甚至战略遏制的局面,因此中国要做好国际规则体系当中的去中国化和技术封锁的风险规避。中国要真改革、真开放,解决痛点问题,减少战争思维,正视科技和金融的差距,积极研究中国参与推进WTO改革的立场和举措,推动边境后规则和国际接轨,和美国加强多领域多渠道的沟通,创新支撑体系,关键技术的攻关,避免开放倒退,避免政策的随意性等。 丁浩员从贸易战角度看民营企业的创新。他表示,贸易战在某些程度上是制高点之争,是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科技实力之争。中美在侵权赔偿上的差距非常大,国人版权意识低,中国目前的专利申请书世界排名第二,但与此同时购买专利和发明也排在第二位,金融创新程度低。因此,中国政府应积极引导资金扶持民营企业,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的动力。 宗良从三个部分剖析了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首先对中美贸易战正本清源,认为应该理清国际规则,其次,通过对“中美经贸博弈的模型分析”,指出贸易战取决于两国的综合竞争优势,最后,他提出市场经济模式要有全新的内涵和标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贸新秩序。 随后,朱文宇、陆利平、钱宗鑫等学者对主讲嘉宾的观点做了评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副主编罗天虹做了会议总结。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CN 10-1049/C,ISSN 2095-4816)是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际知名出版集团Taylor & Francis负责海外推广、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的英文学术季刊,主要刊登与中国相关但其研究意涵又大大超越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旨在成为促进中外学者交流与对话的学术期刊平台。自2013年创刊以来,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一直在迅速成长。继CrossRef、Google Scholar、OCLC、RePEc等检索数据库收录该刊后,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又在2017年被 “新兴资源引文索引数据库”ESCI收录,2018年被全球最大的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现任主编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执行主编为何青教授。详情请见http://www.tandfonline.com/reps。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四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