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28期)暨《去美元化:货币改元、金融更序》新书发布会
9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协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28期)暨《去美元化:货币改元、金融更序》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209会议室举行。美国华盛顿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联席主任Gal Luft和Anne Korin发表了主题演讲。随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丁一凡,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对主讲嘉宾的演讲发表了自己的点评和意见。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张立荣,莫尼塔研究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主持。
[caption id="attachment_68004"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Gal Luft博士)[/caption]
Luft博士表示,一场对美国金融霸权的反抗正在悄然展开,但是他们并不认为人民币或者其他任何货币会取代美元。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元在全球货币篮子和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已经有所下降,这有利于其他货币组合的发展。因此,美国对全球经济的霸权将有所减弱,并随之削弱其维持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能力。他们预测,贸易战将演变成货币战,同时,随着对替代货币、黄金和数字货币需求的上升,对美元的需求将萎缩。大宗商品交易,特别是石油交易,将越来越非美元化。“BRI”和“BRICS+”将成为去美元化的主要平台。美国政府将继续抬高国债,并且无法在更长时间内保持低利率。通胀将继续扩大,并很有可能导致滞胀。世界货币体系趋于多极化发展。
[caption id="attachment_68011"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Anne Korin女士)[/caption]
为了面对可能发生的危机,Korin女士则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她强调,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承认危机的存在并积极去面对它,而不是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她提议,要重新评估美国的金融强制措施,协调执法工作与国家和经济的安全。就美国未来的贷款需求和模式,与美国顶级银行进行严肃、坦诚的会谈,并且理顺财政状况,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在已经领先的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对稍微落后的方面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有所弥补。
[caption id="attachment_680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会议现场)[/caption]
主题演讲结束后,进入了嘉宾点评环节。丁一凡教授、涂永红教授、许勤华教授分别就去美元化发生的原因,在去美元化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改变,以及石油在去美元化进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Korin女士补充道,美国其实早已认识到自身经济结构存在的风险,只是这种认识还并不全面,虽然有些人难以理解特朗普政府的行为,但他所做的正是加速披露了美国自身本就存在的问题。讨论的最后,Luft博士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在发展无现金社会的各国中,已经走在了最前列。
Gal Luft博士和Anne Korin女士为美国华盛顿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AGS)联席主任,共同著有《21世纪能源安全挑战》(2009年),《变油为盐:通过燃料选择实现能源独立》(2009年)及《石油多极化:美国能源安全模式的崩溃》(2012年)。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共同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