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张杰教授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谈“重新审视‘心脏地带’”
时间:2017年10月13日 作者:
2017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了第70期大金融思想沙龙。本期沙龙的主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杰教授,副教授罗煜进行主持。张杰教授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分享了他对英国地理学家哈·麦金德所著的《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读书心得,以“重新审视‘心脏地带’”为主题发表演讲。
张杰教授从中国的“三线三带”引出了《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哈·麦金德提出的“心脏地带”的概念。“心脏地带”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它是世界上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碰撞的地方,独一无二,是重要的战略区域。从历史上看,河西走廊是儒教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沟通的必经之路;关陇地区是战乱时期的人才避难地和典籍保存地;阔端的凉州会盟后新疆和西藏便再也没有脱离中原版图;晚清时期中国手握新疆,即使在动荡的年代也没有太偏离心脏地带。
由于宗教和战争,欧亚大陆长期处于扭曲断裂状态。张杰教授指出“心脏地带”直接牵扯到欧亚大陆的崛起。美国为自身利益搞乱“心脏地带”、遏制欧亚大陆连横,并为此一直经营东欧、试图切断欧亚联盟的地缘通道、控制日韩等东亚国家。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则是修复“心脏地带”、推进欧亚一体化。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经济重心迅速东移,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欧亚之间的远距离运输和贸易联系,欧洲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倾向也越来越强烈。对此,中国积极热烈回应,创建丝路基金、密集开通中欧班列、构建欧亚信任机制、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
会议期间,老师们纷纷发表见解,深入探讨了关于“心脏地带”历史政治、文化冲突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在座嘉宾的思想碰撞或强烈共鸣。此次读书分享突破了既往在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从地理历史角度观察国家战略,纵览世界格局,丰富生动,活跃有趣。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