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2019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金融供给侧改革实践研讨会在蓉举行

时间:2019年12月04日 作者: 
112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承办,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天府银行支持的“2019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金融供给侧改革实践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欧阳泽华,成都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四川省金融学会会长周晓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副总裁、华新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煦东,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等出席了指数发布启动仪式。

(指数发布启动仪式。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对“2019天府金融指数”进行了解读。他指出,“2019天府金融指数沿袭了前两年以理论为基础、以政策为补充、以实践为导向的构筑框架,对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除拉萨)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天府金融指数及其八个子指数进行了评价。指数充分兼顾传统金融模式和新兴金融业态的不同特征,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从业环境”“人力资源四个子指数综合体现传统金融模式影响,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农村金融四个子指数评估新兴金融业态现状,并引入消费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作为观察金融业态。天府金融指数综合反映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情况与特点,分为三个全国金融中心和六个区域对35个城市金融发展的进步和短板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各中心城市加强相互了解、实现金融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了指引。

(何青发布和解读《2019天府金融指数》。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李建军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杨涛首先阐述了对指数本身的思考,他认为,评价城市金融发展的指数需要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天府金融指数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予以肯定。从指数背后看成都金融发展的状况,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较好,但农村产业与消费发展存在不足。指数显示,在人力资源和科技金融方面存在较大竞争压力,尤其是科技金融更值得重视,其目的是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接着,杨涛提出,未来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风险和安全的问题。要真正破除债务-增长困境;强化金融体质,保障金融安全;顺应新经济需求,有效服务实体;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最后,关于未来的路径思考,杨涛认为,在金融指数的框架下,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地方金融发展需要把握人才、技术、数据、场景、资本、产业、监管、政策、硬件和金融文化等典型要素。

(杨涛点评报告。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李建军主要从指数功能定位、指数特点、改进建议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了五个观点。第一,天府金融指数(TFFI)与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的功能定位不同。TFFI的目的是引导各中心城市在创建区域金融中心过程中实现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其定位体现了政策引导性。第二,TFFI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新发展理念。第三,TFFI内涵更丰富、指标体系多元化。第四,TFFI指数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性,既运用了金融发展理论、区域金融理论等传统金融原理,同时也将国家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作为引领,以实践为导向。第五,关于完善天府金融指数,他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适当增加衡量金融消费者满意度的指标;设置逆向指标反映金融风险防范效果。二是个别指标的设置有待斟酌,需要考虑其在城市金融发展中的特殊性。三是适多提高TFFI的编制频率,让其更好地发挥引领性和参照性作用。

(李建军点评报告。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发布会后,举行了金融供给侧改革实践研讨会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成都峰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党委书记周晓强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刘元春首先以《提升金融适应性的方法就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提升金融适应性的方法就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刘元春强调,在当前大转型、大升级、大创新和大开放时代下,提升金融适应性还需要重点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大转型所要求的结构性和总量性视角;二是产业大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与金融体系之间的适配性问题;三是大开放时代的金融适配性问题;四是世界经济长期停滞期和中国攻坚期阶段的金融适应性问题。

(刘元春作主旨演讲。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随后,周晓强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金融支撑,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解决金融服务四方面问题,具体包括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发展不足、民营小微金融服务不充分、金融创新质量不高以及中小银行金融服务能力不足。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更高质量地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其中,创新是第一动力,未来要进一步深化,推动金融制度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协调是内在要求,要以市场内在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绿色是重要基础,要大力推广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开放是必由之路,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双向开放,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金融服务;共享是根本目的,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入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周晓强作主旨演讲。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接着,与会嘉宾围绕“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展开了圆桌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关伟主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四川省金融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方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赵锡军,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周颖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参与研讨。

(圆桌研讨。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曾刚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需要制度上的建设。方昕分享了三点思考:第一,从金融机构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提出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要继续深化改革;第二,金融合约要在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下实现金融产品的差异化和适配性;第三,要实现破产机制的常态化,运用好破产机制,理顺我国经济新陈代谢机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赵锡军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但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未来还需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一是资本市场的各个层次之间要更好地协同链接;二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性方面应有更好地提升;三是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有更大地进步。周颖刚认为,金融供给侧改革采用增加现金流的做法比降低房子等固定资产的估值更合适,新增的土地供给由批租制转为年租制,并通过盘活存量的办法来获得可持续的现金流,逐步去杠杆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涂永红认为,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重点。王擎指出,新时代背景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包括适应性、适配性和普惠性,金融科技则是助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工具。金融科技可以运用在普惠金融领域,也会引起金融机构的分化。金融科技虽不是万能的,但前景广阔,同时也要考虑到新的风险。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鉴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原文链接】http://www.imi.ruc.edu.cn/?p=68940&preview=true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