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0春 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0年04月11日 作者: 

4月11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0春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线上研讨会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IF)协办。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IMI联席理事长、瀚德科技董事长曹彤,国际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刘青松,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先后发表主题演讲。IMI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出席并致欢迎辞。IMI联席所长、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浙大AIF院长贲圣林主持会议并作开场致辞。

庄毓敏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她首先对各位嘉宾虽因疫情无法见面但依然出席网络线上会议表示感谢,随后回顾了货币金融圆桌会议的发展历史,并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圆满举行。 

 贲圣林以“新冠疫情的全球应对与挑战”为题做开场致辞。他分享了自己关于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影响的四个观察,分别是疫情发展的四个阶段,疫情对我国经济从内需、外需、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全球资产转移四方面的影响传导,疫情对全球经济从总需求、总供给、就业压力和市场预期四方面的影响以及全球应对疫情冲击的四个约束条件。他从自己的四个观察出发,全面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冲击、机遇与挑战。 

 王国刚以“激活企业间横向金融机制”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面对新冠病毒的突袭,需要采用非常态的思维来分析金融问题,并介绍了实体企业资金来源的“纵横”两个维度,包括纵向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横向上的股东投资(即资本性资金)、商品销售和商业信用、实体企业间的借贷、发行债券和出售资产等。王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实体企业资金来源纵向机制较强,横向机制较弱,所以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复工复产需要加快横向资金供给的机制。他同时也指出今年经济增长面临的巨大压力,强调当下调动横向金融机制需要采取的四个措施,即加大商业信用的启动力度、激活实体企业间的资金借贷、加快公司债券发行和拓展资本市场渠道。

王毅以“疫情应对政策的一点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关于财政金融政策和产业链结构的思考与感受。对于应对疫情的短期政策,他认为于流动性支持的政策比基于交易行为收入减免的政策更有效;对于财政货币政策,他指出货币政策效果不张,财政政策相对困难,需要更有力的刺激手段;关于未来产业链,王司长提出疫情导致的全球需求消退、产业链回流、国际合作面临问题等挑战会影响到未来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展望了未来产业链去向何处的问题。 

 曹彤以“中小微企业的困境与解决方向”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自2012年地方准金融风险暴露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开始以“金融回归持牌机构,持牌机构回归主业”为主线的大范围治理,社会风险得以控制,但未根本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商业银行作为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主渠道,在现有政策和环境下面临风险偏好不支持、资本补充机制不支持、风险技术不支持、负债来源不支持四个方面的挑战;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将银行作为主渠道,同时配合以长期机制,增加放款机构和资金来源的供给,且长期机制应尽快到位。曹彤认为需要针对中小微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融资的四大挑战建立相应的长期机制,并不断完善短期政策。 

 丁志杰以“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外汇市场动态分析”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在新冠疫情之前全球金融市场已出现了危机和风险的征兆,美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的不一致性已埋下隐患。今年2月中下旬以来,市场出现了美债利率倒挂频现、美股屡创新高、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屡创新高三个异常现象,因此目前的金融风暴有较大可能演变为经济金融危机;他还指出这一轮金融风暴虽出现美元指数高位拉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汇率贬值的趋势,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经贸摩擦阶段相比表现得更具韧性、市场更加成熟理性、汇率水平的调整速度也明显提升,说明中国有效的疫情防控与有计划地复工复产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发挥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作用,继续保持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全球金融风暴演进的方向和危机恶化的可能。 

 刘青松以“疫情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下一步改革的任务”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在疫情期间中国市场表现出了一些相对积极的亮点,例如市场稳定性增强、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股市独立性增强、市场人民性增强、资本市场结构复杂性增强和市场“晴雨表”功能增强等,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制度性的积极变化,但资本市场改革仍需深化。下一步面对逆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资本市场改革需要考虑六项任务,包括增强资本市场制度韧性、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功能以在资本要素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大双向市场开放、进一步加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面服务新时期国家战略等,以应对内外部经济形势挑战。 

管清友以“大停摆:新冠疫情超级冲击之下的资本和世界”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新冠疫情加速了中美经济脱钩的进程,新一轮全球化发展后可能形成中美两大国家集团和中国被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集团孤立两种发展方向,并引发产业链重构、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连锁反应等结果。他指出现阶段美方孤立中国的难度很大,而全球应对新冠疫情为中国创造了时间窗口,因此面对国际环境可能发生的长期变化不仅要有思想准备,更要有例如“一带一路”倡议这种切实的措施准备。 

涂永红以“抓住疫情机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题发表演讲。她认为疫情导致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共存,虽然全球经济放缓、逆全球化和产业链调整、西方政客污名化中国以及美元“避风港”地位增强等不利因素加强,但同时因为疫情彰显出的制度优势和迅速的复工复产,以及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内外部积极因素也会提高人民币定价权、为人民币持续坚挺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她指出当前应采取措施化危为机,重点应对经济危机,多渠道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流动性,加快上海建成全球金融中心的步伐,落实金融开放措施,完善人民币国际循环机制,并发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优势。 

圆桌研讨环节,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深圳银保监局)局长李文红、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方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衍生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冯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汪昌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丁剑平、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及IMI研究团队等来自金融监管部门、学界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参与探讨并发表了精彩观点。 

最后,IMI所长张杰做总结发言。他从八个方面总结了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和文明交流带来的挑战、暴露的问题和带来的机遇与启发,表达了对参会学者的感谢。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见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本次会议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首次以线上研讨会方式举办。

观点整理|陈玉琳、文锡炜、韩子砚、李松泽、朱炳姮、程梦瑶、周润、李昂、张耐

统稿|郭瑞华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