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志寰: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导读:
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波动前行,逐步成长为第一大新兴市场交易货币、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SDR篮子货币、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第五大官方储备货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有别于英镑、美元和欧元等西方主要货币,人民币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国际化路径,即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协调发展、政策驱动与市场牵引有机配合,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境外投资主体进入境内市场的重要门户,也是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第一选择,香港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机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离岸人民币市场仍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阵地。香港要不断提升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市场深度和广度,持续积累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为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01
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是人民币国际化全周期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离岸市场是跨境人民币政策的主要应用地,通过管制政策的逐步放松,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及发展打开了空间,形成与时俱进的政策传递与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以香港为主体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充分把握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顺势而为,积极担当人民币国际化政策驱动的“试验田”和市场牵引的“桥头堡”,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推动者和全周期参与者,为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提供了重要支撑。
香港作为全球资金自由港,其人民币业务具有明显的政策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及结构多元等优势。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委任中银香港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04年2月,中银香港在香港推出人民币清算服务,为参与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香港持牌银行提供存款、兑换、汇款和人民币银行卡的清算服务,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开始缓慢积累。
2009年7月,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签署《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为人民币业务参加行提供人民币贸易清算服务;2010年7月,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签署新修订的《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范围将从港澳和东盟扩大到全球其他地区,自此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快速累积,离岸人民币可交割外汇市场出现,离岸人民币利率曲线不断完善,带动远期、掉期、期权、CCS等衍生品市场加速发展。
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国家资本帐开放,相关部门相继在香港推出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内地企业境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跨境贷款、沪港通等多项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自2013年7月人行168号文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业务流程后,前海率先引入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上海自贸区挂牌后,一系列跨境人民币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分账核算业务试点全面铺开;跨境双向本外币资金池业务也在短暂试点后在全国范围推广,推动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在跨境融资中的使用。随着内地多项资本项目开放措施逐步推出,香港离岸人民币投资活动也随之不断活跃。除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和 RQFII 等渠道外,2014年11月,“沪港通”和RQDII试点启动,随后,深港通、债券通等陆续推出。
近年来,两地监管机构推出新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项目,一是人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互换通”,二是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推出的“交易所开放式基金通” (EFT通),进一步完善了两地互联互通机制,丰富境内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金融产品。相关制度安排参照沪港通及深港通,并纳入ETF交易和登记结算安排、投资者适当性、跨境监管合作等事项,通过两地交易所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合作,允许投资者买卖另一个市场指定的ETF。以上市场互联互通措施进一步增加了境外人民币资金的运用管道。
02
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具备先发、规模及结构多元化等优势
香港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日趋完整,涵盖人民币保险、理财、IPO、及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黄金合约等多种产品。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推出后,带动人民币理财产品交投量,便利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进行人民币资产配置,一些大型机构积极利用离岸市场进行人民币资产投资。全球多家中央银行购入人民币债券或其他资产,其中不少央行从离岸市场购入人民币资产和债券,或利用香港市场进行人民币融资。
1、香港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拥有丰富的人民币产品体系,其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资金池、人民币清算规模及点心债市场等方面。
香港拥有当前全球规模最大,最成熟和首要的人民币资金池。截止2024年5月,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规模为11339.89亿元,较上月增加4.21%,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规模为1307.87亿元,较上月增加4.13%。
图1:香港人民币存款 (百万)
数据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2、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价格形成及发现机制更为有效及灵敏
离岸人民币市场价格发现更加灵敏,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更加快捷、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与此同时,离岸市场相对在岸市场的价差也是一种重要市场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方向的判断。
价格发现是人民币市场化定价机制的重要功能,人民币市场的利率、汇率价格对市场主体的决策有重要影响,为使用人民币进行经济活动的境内外主体提供重要的价格信息,进而影响经济体的经济决策过程,直至市场价格达到出清状态。
2022 年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4.3%增长至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从市场分布看,内地外汇市场规模居全球第十位,市场份额约1.6%;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规模超过在岸,香港在人民币交易中的市场份额为28.2%。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外汇即期交易使用排名,截至2024年5月,人民币排在第5位,居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以人民币进行外汇即期交易的主要境外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40.95%)、美国(15.23%)、中国香港(10.46%)和法国(8.58%),合计约占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金额的近八成。
3、离岸市场为人民币发挥国际结算职能提供多种场景,香港人民币RTGS系统处理的人民币清算量占离岸市场7成以上
离岸人民币市场为人民币发挥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功能提供条件。2009年7月,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随后,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规模和比例均有大幅增长,由贸易带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断完善可以为对外贸易中的参与主体提供透明有效的价格信息,并提供多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对冲,提高市场主体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吸引力。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保值避险手段,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汇率保值工具,并助力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香港离岸人民币支付清算地位不断强化。2007年6月,由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担任清算行,推出香港人民币RTGS系统(又称人民币结算所自动转账系统),提供人民币交收系统的功能。清算行在中国人民银行设有交收账户,并成为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和CIPS的成员。从技术层面而言香港的人民币RTGS系统可视为CNAPS、CIPS的延伸,但受香港法例监管。目前香港的人民币支付系统交易量每天接近1.6万亿元,较三年前增长约40%,更超越了港元。根据SWIFT的统计数字,全球70%以上的人民币支付通过香港进行结算。
图2:香港处理的人民币清算量占比
数据来源:SWIFT
4、离岸市场为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货币提供支持
离岸人民币市场为人民币发挥大宗商品计价货币职能提供支撑。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战略中,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交易是重要的一环。离岸人民币市场凭借其自由化程度较高、市场参与者类型丰富、对信息反应更加敏感等特点,为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定价依据及风险对冲手段,保障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领域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发达的离岸市场本身就是吸引国际资本的重要平台,国际投资资本的一部分投资对象以外汇市场作为其主要投资标的,市场参与者丰富、市场产品体系完善、市场流动性水平较高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于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到本国货币交易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可以有效提升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
5、离岸市场为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货币职能提供资产配置渠道
2016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奏响贸易媒介、投资工具到储备货币的三部曲,启动了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离岸人民币市场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重要渠道。2022年8月1日,IMF调整SDR货币篮子权重,人民币权重升至12.28%,提升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
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共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2469.44亿美元。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为2.15%,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七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为58.85%,仍是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规模最大的储备货币,其次分别是欧元(19.69%)、日元(5.69%)、英镑(4.89%)、加元(2.57%)、澳元(2.16%)。
图3 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2023 第四季度
数据来源:彭博,作者整理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境外货币当局提供便捷可靠的获取人民币渠道,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不断深化。目前资本项目下的“陆港通”和“债券通”,都借助了离岸人民币市场解决融资来源、市场风险对冲等需求。
2023 年2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规定支持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上市使用人民币分红派息,香港交易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港币和人民币计价股票选择,人民币计价职能拓展到金融产品领域。
6、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日趋成熟
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并扩大境内机构去境外发行债券的主体类型和地域范围,境外点心债市场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人民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力量。2007年国开行首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由于发行之初规模不大,故称“点心债券”,人民币点心债发行大部分在香港进行。伴随着后续跨境贸易人民币市场及离岸人民币存款快速发展与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融资成本低及便利等优势赢得了市场普遍关注。近年来,发债主体从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扩展至海外金融机构及跨国企业等。投资主体是基金,保险,证券经纪人和有关银行等。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内地的地方政府发债主体亦开始参与香港本地的债券市场,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海南省人民政府分别于2021及2022年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当中包括蓝色债券、绿色债券及可持续债券,进一步丰富了香港人民币金融产品的结构,亦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市场收益率曲线。
7、债券通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提供新动力
债券通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推动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通过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债券互联互通可在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截至2024年5月末,境外投资者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3.21万亿元,同比上升10.64%,1-5月累计减持108.89亿元。其中,境外投资者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持有量分别为2.24万亿元和9050.23亿元,分别占其在中央结算公司持债总量的69.75%和28.17%。全球通直投模式的主渠道地位不断夯实,截至2024年5月末,境外机构通过全球通在中央结算公司持有债券2.41万亿元,占比将近八成。
近年来,相关部门围绕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陆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有利于统筹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促进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协调发展。
8、人民币股票交易机制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
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施政报告》提出优化人民币股票交易机制。2021年沪深港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再创新高,约占港股成交额的四分之一。内地投资者将港股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支援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枱,有利于控制汇兑风险。按原有机制,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以港币计价,交收以人民币兑换港币,汇率要在收市后确认,若日间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涉及额外汇兑风险。因此,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份以人民币报价和交易,不仅可增加使用人民币的场景,而且亦可降低“北水南下”的汇兑风险和成本。
港股通南向通平均每天成交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内地投资者每天大手买入或卖出港股时兑换人民币可能造成汇率波动,对香港交易所上市、交易、结算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引入“双币双股”,还有利于稳定香港人民币存款,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建设。
显然,离岸人民币市场参与主体日益丰富,涵盖个人、企业、商业银行、对冲基金、经纪商、政府机构等多元范畴,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结构不断丰富,资产端可配置的人民币资产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离岸人民币存单、离岸央票等离岸人民币资产,通过RQFII、沪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设施投资境内市场的人民币资产;负债端包括离岸人民币贷款、贸易融资、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央行票据;基于CNH利率、汇率的各类衍生产品,例如:SPOT、DF&NDF、OPTION、FUTURE、FX SWAP、IRS、CCS等,有力地推动了离岸市场以人民币进行投融资活动、外汇交易等业务发展,也成为人民币境外使用的主战场。
03
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释了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提出金融强国需要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六个“强大”决定了金融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内地资本走向世界、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平台,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枢纽。因此,香港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其一,“强大的货币”是香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切入点。
强大的货币是指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外汇市场广泛使用,具有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其内涵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高度契合。“强大的货币”决定着中国特色的信用货币国际化发展路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成为打造强大货币的关键抓手。中国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人民币产品体系相对丰富,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四分之三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业务,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满足投资者的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求,离岸人民币枢纽职能不断强化。因此,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强大的货币”提供重要支持。
其二,“强大的金融中心”是香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
金融中心由“国内”拓展到“国际”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笔者认为,强大的金融中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金融中心聚集各方金融要素,强大的中央银行和强大的金融监管共同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监管支撑,培育强大的金融机构,吸引强大的金融人才,落脚在有效地支撑实体经济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助力强国建设;其二是指金融市场自身市场机制完善,规模强大,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全球资本配置,各方资本为我所用,统筹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金融强国助力中国现代化。为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金融市场根基稳固,在穿越经济周期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韧性。近年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面临一些压力和外部挑战,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总体上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没有受到伤筋动骨的影响,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国际化特色。与区域内的其他金融中心比较,唯有香港具有较长的国际化历史,并具备全球领先地位。因此,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凸显着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内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长期发展机遇,香港要继续发挥好内联外通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其三,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香港金融市场具备良好条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大”的发展,但在做“强”方面还有差距,表现在金融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就是成为国际金融的核心参与者,提升在国际金融链条中的占位。为此,需要在全球化和综合化两方面狠下苦功,缩短差距。香港金融中心具备深厚基础,拥有庞大的中国“走出去”客户,及境外“走进来”客户,是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最佳培育地,应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到香港设立总部,在国际金融中心历练成长,获得强大的增长动力。
其四,建设“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香港可以成为引进了和走出去的人才培育和调配平台。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海内外资金和顶级的金融机构和人才。大量调查表明,获得金融人才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条件。要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优势,首先必须保持人才优势。为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向各国的专业技术人才敞开大门,吸引多国籍、多领域、高学历、高技能和创新型的金融人才,成为全球金融人才最聚集的城市。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设立业务总部,就是看中高层次和多元化的人才资源。香港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各地的人才敞开大门,吸引更多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打下了最重要的人才基础。与此同时,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也汇聚了大批高质量金融业务人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概括而言,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发展受益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又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04
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高质量发展,既是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协调配合,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从主要货币国际化发展历程的长期视角评估当前离岸市场发展现状,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协调配合,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从时间维度看,一个货币的国际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参考美元发展的经验,1879年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1924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地位才超过英镑,真正实现国际货币地位是在二战之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基本完成了基础制度构建,但其国际使用程度仍然滞后于中国经济及贸易投资所能够决定的水平,实现完全国际化的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持之以恒,保持定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与变革交织,需要风险为本,稳扎稳打,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动态平衡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稳定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离岸市场仍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阵地。但是,人民币国际使用仍然主要发生在内地和香港之间,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体相当部分是中资企业,作为第三国货币在境外主体之间结算有限,离岸人民币市场仍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
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继续加强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方面的协调互动,建立跨部门全维度的国际化政策协调机制,引领境内外人民币业务需求,系统推进离岸与在岸市场发展。
一是测算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合理规模,提升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潜力。目前,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规模为9,073亿元,近一年来基本徘徊在不到1万亿左右的规模,规模较小容易导致流动性波动较大,继而影响到人民币融资成本,限制市场进一步拓容。
二是拓宽跨境人民币资金渠道。相比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离岸人民币资金较少,造成离岸人民币利率经常波动,人民币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要进一步疏通境内外人民币通道,多渠道向境外注入人民币,用好内地与香港常备货币互换,为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满足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是探讨离岸市场扩容的可能性并提前设计运行机制,海南封关运作后,可以将其人民币市场纳入离岸市场范畴,增大离岸市场容量有利于提升市场的深度,并推动两地人民币业务的持续发展。
2、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管理
进一步完善离岸市场流动性补充机制,强化离岸人民币定价中心地位。充足的流动性是离岸市场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海外人民币投融资活跃的关键。由于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全球各地资金循环和流动性补充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在现有流动性管理基础上,应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较完整的流动性支持机制,为开发利率风险对冲、利率互换、浮息产品提供更为稳定的利率基础。
2023年7月,人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本币互换协议,将本币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重要举措。
香港与内地早于2009年便签署了本币互换协定,最初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是最早与内地开展本币互换合作的境外地区之一。十多年来两地几次续签协议,扩大互换规模,令香港可动用的人民币互换资金位居境外之首。引入长期有效、无需定期续签的常备互换协定,货币互换合作流程更简便,具较强的可复制性。
开展人民币与港币互换对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人民币是中国境内由人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人行自然承担起全球人民币最终贷款人责任。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有限,当市场流动性急剧波动时,市场主体在求助于香港金管局及清算行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余,双边本币互换便成为关键性保障。签署常备互换协定并扩大互换规模,必会提升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根据人行披露的信息,人行与境外货币当局之间经常动用本币互换,去年人民币互换余额达615亿元。香港引入互联互通项目越来越多,可考虑通过双边本币互换舒缓人民币资金压力。
3、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开展跨境业务
牢记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助推稳外贸,稳外资,全面培育人民币使用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人民币在重点区域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促进贸易投资结算便利化是近年来内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之一,2021年人行等六部委出台《进一步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330号文),较好地发挥了跨境人民币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近年来,人行、外管局进一步优化政策框架,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事宜的通知》(27号文),拓展境内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鼓励境内银行直接向境外企业发放贷款,或通过向境外银行融出资金方式向境外企业发放贷款。相关政策被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跨境融资从单向从境外融入资金扩展至双向融资,提升了人民币国际融资功能。这些措施将令香港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直接受益。
套利为主的交易导致离岸人民币市场具有很高的波动性,当美元与人民币的利率差收窄或逆转,或者境内的资金利率明显低于境外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的融资需求会很快消失,这种市场需求的高波动性使得任何市场基础设施的长期建设和市场参与主体从交易、投资到研究的配套环节都很难持续跟上,因为人力和系统的投入很可能只是因为套利空间的消失就失去了价值,市场主体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衡量进行长期投入的主动意愿低。而没有市场参与主体的长期投入,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制约离岸市场发展为真正以长期融资为主要目的的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也会大打折扣。
4、持续开发离岸人民币产品,丰富离岸人民币生态体系
以本币优先原则推动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创新。人行及其他监管机构连接出台各项跨境人民币政策体现了凡是依法可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都可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本币优先政策导向,推动形成经常项目人民币流出、资本项目人民币流入的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新模式,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通过政策优化,本外币政策趋于统一,协同效应更加突出,对于银行及企业跨境结算业务有了更明确的引导效果。
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跨境人民币使用和投资场景,为人民币持续发挥融资货币职能提供实需基础。可积极拓展人民币项目贷款及银团贷款等融资产品,理财产品及投贷基金、期货及期权等衍生产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令人民币能够在境外沉淀下来并真正用起来,形成人民币生态体系。
发挥主权债及类主权债的带动作用。促进离岸人民币点心债发展,要继续扩大离岸人民币国债及央票发行规模,鼓励政策性银行、国有企业及国有银行发行点心债,吸引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跨国企业及国际银行利用点心债融资,为离岸市场提供足够人民币资产,并形成完善的离岸人民币利率曲线,便利离岸人民币产品定价,并带动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回购市场,利率市场及风险管理市场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发展债券回购,活跃二级市场。目前离岸人民币资产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有待提升,可以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民币债券跨境回购机制的应用场景,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参考互换通的模式,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有序将互联互通范围扩大至拓展债券回购、国债期货及期权等对冲和人民币本币融资类产品,提升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
5、提升香港人民币枢纽的辐射能力,加快人民币在RCEP区域国际使用
首先,发挥清算行更好服务于RCEP区域内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
RCEP区域内7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要发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关键性作用,全力促进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投资往来,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其次,发挥好相关制度安排作用,加快落实清算行转型升级,完善CIPS基础设施建设,从提供清算服务提升至人民币业务方面,尤其是扮演好市场培育者和推动者角色。
第三,从更高战略站位,主动承担人民银行职能在RCEP区域的延伸,推动当地市场人民币账户覆盖。加强当地本币与人民币外汇市场建设,勇于担当做市商、报价行。加强人民币资产研发及流动性支持,确保人民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当地营造使用人民币的良好生态及市场环境。
第四,积极宣传人民币国际化,举办人民币国际化论坛及培训,引导并提升当地市场对人民币接受程度。做好当地市场人民币使用的研究工作,向两地监管机构提出高质量政策建议,主动走访央行及政府部门,促进双边货币合作发展
第五,发掘企业实需,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结算货币、计价货币、融资货币的职能
RCEP双边贸易投资项目众多,中资企业参与区内基建及制造业投资十分活跃,并积极开展贸易投资活动。相关实体经济包括“走出去”中资企业、“走进去”外资企业、外国央行及机构投资者、境外高端个人客户等
拓展人民币国际使用,应系统性分析不同类别市场,挖掘其贸易投资或商务、生活中对人民币结算需求,设计相关人民币产品,扩大人民币业务规模,提升人民币结算、计价、融资、交易及储备功能,例如:
对于“走出去”中资企业,重点协助其“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投标及承包工程,争取人民币账户开立和结算代理业务,引入全流程投融资联动,叙做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及发债,提高人民币在整体贷款中占比;
协助大宗商品贸易使用人民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及银企直连项目,便利境内进口商向RCEP供货商支付人民币;
推动境外重点产业园区人民币使用,针对以中小企为特点,研究降低准入门槛,为制造业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便利企业从境内进口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人民币结算,提供备用信用证加汇出汇款服务等。针对“走进去”外资企业,提供股东贷款服务,支持其境内投资项目,为当地贸易商从中国进口提供人民币兑换及贸易融资;
加强营销外国央行及其他主权机构,为其开立人民币账户,代理人民币债券投资、兑换、托管、存款服务,增加人民币外汇储备,营销发行熊猫债、点心债。对于境外个人客户,丰富人民币理财产品,完善第三方支付,满足其投资人民币资产需求,为中资企业员工提供人民币薪酬直汇服务。
6、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公里
建立并完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的制度性安排,由CIPS提供日间回购功能,让境外参与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内地合资格债券为抵押获取流动性支持,用于顺利完成交易结算;整合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打通支付系统(如CIPS等)、银行间交易系统(CFETS)、股票登记托管系统(中证登)以及债券登记托管系统(中债登、上清所),建立和完善外汇交易同步交收PVP及银货两讫DVP的结算模式;建立内地与香港清算所(CCP)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人民币衍生品的交易及清算;建立境内外债券发行平台(人民银行大额招标系统/债券通公司ePrime系统)的对接,促进人民币全球债的发行。研究人民币加入外汇持续连接结算系统(CLS)的可行性,减少在国内进行交易和支付结算可能带来的交易对手风险、结算风险和操作风险。持续完善金融基建互联互通机制,定期组织官方人民币市场推介会,介绍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最新货币财政政策,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度。
建议持续优化CIPS系统,通过股权或会员结构设计、标准制定、系统联网等方式统筹形成几条跨境支付清算、银行卡交易以及全球资产托管的运营路径,实现7*24小时的全球人民币服务能力。
总之,面对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加速演变,以及国际货币竞争加剧的复杂局面,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和长期增长动能的实际,合理设计符合自身利益的货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在保障自身利益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为全球提供有限公共产品,为“强大的货币”增添实质性内涵,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港澳研究》2024年第3期
文章标题:《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