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对比前三次规划,“十四五”规划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导读:
1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记者:对比前三次规划,“十四五”规划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记者:“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在哪些领域?
杨伟民: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必须增强在充满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谋发展的本领。如,我国进口中最多的就是高技术和资源型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口的受阻将对我国产业链带来影响。为应对这种风险,就要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同时,也要推动绿色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降低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记者:如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解决好重大攻关项目的“卡脖子”问题?
杨伟民:第一,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强国家队建设,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2
改革是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你此前在发言中提出,新发展格局“新”在供需、需求、分配、生产和贸易等多方面。在你看来,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主要在于?
杨伟民: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释放结构性红利和体制性红利。总书记去年在看望经济界政协委员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总书记说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就是我们的潜力所在,这些问题解决了,就会转化为发展动力。
记者:如何解决好国内大循环中的堵点,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杨伟民:国内大循环中有很多堵点,如创新、农民工、房地产、物流、杠杆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一些消费品供给短缺等。
3
要把三驾马车拆分成四驾、五驾、六驾
记者:国内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如何提高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杨伟民:可提高居民收入,同步或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调整分配格局,降低房价房贷压力,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居民消费率。
记者:在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时,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哪个更重要?
杨伟民:总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计算发现总消费中政府消费的比重有所提高,但居民消费的比重在下降。未来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
记者:除了消费,投资在拉动有效需求方面能怎么做?
杨伟民:从2020年的情况以及之前的情况来看,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主要是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后劲不足,扩大投资需要增加有效投资。
4
区域差距不能完全以GDP总量衡量
记者: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下一阶段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杨伟民:建议重点关注农业转移人口、蓝领员工的融入城市,即享受户籍人口享有的全部公共服务。
记者:如今随着落户政策的放开,跨地区人口流动的限制减少,这会否进一步放大地区间的产业升级差距与收入不平衡的程度?如何缩小区域间差距?
杨伟民:流动人口减少是不是趋势还有待观察,去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当然其中也有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