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鉴照现实。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我国的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经验,持续深化党对金融工作领导的规律性认识,并将其转化应用至履职实践,更加自觉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效落实,持续做好“六稳”“六保”、改进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始终牢记人民银行首先是政治机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履职全过程,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工作各方面。以建设“忠、专、实”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持续推进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四史”教育,用革命建设先辈的坚定理想信念鼓舞每个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央行事业,用红色金融光荣传统凝聚金融力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金融工作主要是中央事权,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联系,认真履行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职能,统筹推进两个机制协调配合,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促进中央和地方、经济和金融的良性互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稳妥有序推进科创金融、数字人民币、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等试点工作,围绕陕西自贸区建设深化跨境金融创新试点应用,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牵引带动作用,力争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别化金融改革创新,争取更多金融改革试点在辖区落地,实现改革创新与资源禀赋的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思考金融问题、制定金融政策、办理金融业务时,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切实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方面勇担当、善作为。充分了解服务监管对象的诉求和需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好支付助老、国债服务、征信查询、整治拒收现金、打击洗钱宣传等日常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做好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金融服务保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便民水平,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法活动,坚决维护金融消费权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推进金融机构解放思想、调整结构、优化流程等,加快建立起契合地区产业创新、消费升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发挥好金融在支持绿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功能,结合区域实际,提升绿色金融工作质效。进一步挖掘区域金融市场潜能,有效盘活金融存量资源,促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引导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扎实开展县域金融提质增效工程,落实好金融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构建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支持体系,带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县域倾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通过准确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金融业改革开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等,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和发展趋势,积极破解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强化研究立行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调查研究贯穿履职全过程,吃透把准政策要求,全面掌握落实情况,跟踪评估落实效果,深入分析问题症结,精准制定应对措施。抓住主要矛盾,着重把握好创新发展和安全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全面考量、协同推进。
一方面,始终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摸清辖区融资状况,不断完善区域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另一方面,提高风险防控前瞻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对辖区金融风险实施精准画像,建立健全预警监测、风险化解、应对处置机制,推动金融信息互通共享,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作用,持续推进高风险机构化解,着力构建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