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张瑜:预测权益资产跌幅,密切追踪后续相关指标

时间:2021年03月25日 作者:张瑜 

导读:

春节以来出现了非常剧烈的股债“双杀”格局,新冠疫苗接种带来通胀预期升温,通胀抬升导致利率抬升及利润分配格局变化,利率上行,权益资产一定会跌吗?当下全球的通胀交易何时需要再评估?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围绕上述问题,日前,IMI研究员张瑜分享了相关分析和研判。
阅读全文
春节以来出现了非常剧烈的股债“双杀”格局,新冠疫苗接种带来通胀预期升温,通胀抬升导致利率抬升及利润分配格局变化,利率上行,权益资产一定会跌吗?当下全球的通胀交易何时需要再评估?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围绕上述问题,日前,IMI研究员张瑜分享了相关分析和研判。她指出,关于大类资产配置,很可能中国的股票今年上半年杀股指,下半年杀盈利,非常需要警惕。同时,她表示,四月是政策、经济、物价、金融定价程度的全面评估窗口,因素多且复杂,需密切关注相应关键问题。


以下为发言实录:


1

当下核心宏观逻辑

这一轮交易最开始的“凶手”,应该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疫苗接种超预期。我们做宏观对疫苗高度关注,因为这是一个全年非常重要的宏观假设。如果今年完不成全民免疫,经济动能会在今年年底到明年比较强,放得比较开。
但如果全民免疫疫苗接种非常顺利,今年可能大部分时间就已经在放开当中回到正常,所以经济动能到底是今年释放,还是明年释放对资产价格影响非常大。
如果大家去看各种价格走势的话,2月2号-4号那几天铜油价格开始破位上涨,黄金价格破位下跌,美债利率开始出现明显的拐点向上冲。
2月初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在于美国的疫苗接种突破200万人/天,美国疫苗的组织能力和攻击能力大超预期,更何况这个数字到现在依然在增长,这两天平均值接近300万左右了,还在进一步提升。
如果按照200万/天做线性外推考虑一定的增幅的话,意味着美国最快全面免疫的时间点可以提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比之前的假设快了4~5个月,所以通胀不再遥远,而且可能会来得很猛烈。
疫苗作为生产的锁链,被砸碎了,而且砸碎的时间更早了,生产端本身没有动能,即便把锁链拆了,也动不起来,如果它本身就有非常大动能,锁链一打开它就会放出非常强的补库动能,各种动能。
我看好美国的地产周期和美国的制造业补库,这两方面目前状态非常好,尤其是地产周期的启动,“买、建、库、融”几乎没有一个利空指标,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是近20年来最健康的时候,美国地产一二手库存是近20年最低的时候,美国建筑商是近20年对地产最乐观且现金流最充裕的时候,美国按揭利率是近30年最低的时候,今年的美国地产,有一定的概率可以走出两年或者三年的大周期。疫苗放开了生产端的生产限制,它们的动能又很强,通胀预期就起来了。
通胀预期带来利率上行,预计中美通胀将在5月份达高点,美国CPI/PCE可达4-7%/3-5%,中国PPI高点可达5.5-6.5%,带来通胀预期的快速交易。
因为疫苗放开,生产端和经济有动能,继而通胀预期提高,通胀上行带来利率上行,目前为止逻辑都很顺。
利率上行为什么股票会跌呢?
历史上利率上行股票并不一定跌,其实股牛、债熊是标准组合,经济好的时候,利率和股指一起向上是标准组合,因为盈利好,即便下杀估值,但由于盈利更好,整体的估值还是会向上走。
当下的特殊点在于中美的股票都有点贵,如果看风险补偿溢价指标ERP,中美股票都在过去3~5年比较贵的位置,只不过美国是两年级别的小贵,中国是三到五年级别的大贵。
因此,权益相对利率的敏感性会提升,利率上行股票跌,然后进行风格切换,带来风格均衡的压力,这是整个的大逻辑。

2

中美通胀的特征

我们预计中美通胀在5月份一起共振向上,美国是消费通胀,因为隐含着去年3~5月份疫情发生的一段时间,中国体现的是生产通胀,因为去年我们消费一般,而美国生产一般,他们的消费和我们的生产存在供需错配,所以美国的消费一定跟我们的生产一起走的,而战略格局上我们的CPI弱,他们的工业也比较弱。
美国通胀很高,一是居民收入高增带来了非常强劲的真实需求,另外,房价、进口价格、粮食价格的上涨也有成本推升,所以现在流通量的走高是成本需求双推升概念。
中国的PPI在5月份高点可达5~6.5%,5月份美国CPI/PCE可达4-7%/3-5%。
中国的通胀更值得细讲,今年的CPI基本上可以不用看了,因为它再高也高不过PPI,高不到3%以上,也不会形成货币政策的侧重。我们认为可能因为猪价、猪瘟对CPI产生部分扰动,但基本上会保持在很小的幅度中,预计2021年全年CPI中枢在1.3%左右(此前为1%),大趋势很明显就是PPI强CPI弱。
我们重要的还是把握PPI强CPI弱格局,这个格局带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直接影响到工业利润的分配,上游价格更高,下游价格更弱,工业利润就大幅被上游转走了。
权益方面,PPI-CPI剪刀差已经于1月翻正,PPI-CPI剪刀差走阔意味着在工业企业盈利分配上,中上游企业利润分配占优,周期开始有利润超配,景气度向好,而利率走高对成长风格的压制也将凸显,顺“景气度”的结构投资主线更值得关注,相对可以跑赢。
所以,PPI强CPI弱的第一个宏观结果,就是对资产价格的风格有影响,对工业利润的商务占比有影响。
PPI强CPI弱的第二个启示,表达了一种需求偏弱,生产偏强的格局。这个格局当中很难做货币政策的收紧,所以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或者中央层面对 PPI强容忍度会很高。今年上半年虽然PPI偏强,不代表工业品价格偏强,我们不认为有加息的环境,除了5年LP2可能会应对后面房地产价格的预期管理有小幅调整的可能性。
第三个启示就是利率、价格。因为PPI的冲高还会进一步走高,我们认为利率在二季度之前难言见底,美债利率今年两波冲高,今年大概会超过二,二季度冲一次,四季度冲一次,三季度缓一缓。
二季度冲高主要是因为通胀预期和出行对冲,四季度冲高主要是因为实际利率的回升和美联储转向预期的发酵,这两点是我们觉得比较明显的两个风险点。
美债今年利率上行,内外利率在二季度都是上行的,高估值的压力非常大,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状态。比如二季度高一点,后面就回落了,而是四季度依然在高点,包括今年下半年利率的回落,我也不认为会回落得很低,很难回到三以下。其实中美利率都在相对高位,就意味着今年是高估值非常难做的一年。

3

为什么利率高,股票就跌?

这次利率上行,权益就跌,背后的原因是权益资产的风险补偿溢价太低,说白了就是股票太贵了,在权益跌的时候,我们要看到10年国债利率也在上,所以相对于债券来说,股票并没有变便宜。
从ERP(ERP=1/PE-10年国债利率,代表的是放弃无风险资产购买风险资产的风险补充溢价)来看,现在上证50最贵,已经到了2015年5月份的水平,沪深300稍微好一些,基本上是18年年初水平,中证500其实就不太贵了,这也是很多策略去推中小盘,去找中盘的好股票的原因,因为中盘确实不贵。
如果看不到上证50 、沪深300ERP的明显修复,我们很难说核心资产的下跌完成了,可能会一直是偏弱的状态,因为利率还在上,利率不见顶,ERP不修复,很难说权益跌完了。
所以,我们认为在3月底、4月之前,通胀上行,利率上行,股票跌,内外股债双杀的综合调整交易没有结束。

4

4月或是全球通胀交易再评估的第一个观察窗口

4月份影响通胀交易的因素比较多,有可能会带来一波更剧烈的调整周期,也有可能就此交易比较平缓化。
第一点,一季度GDP的官方公布,要关注它与市场的预期差。市场对一季度GDP包含基数的预期高达18%~19%,但是我们从两会来看的增长预期没有那么高,所以官方GDP有可能会低于这个数。
第二点,拜登百日新政之后,美国政策重点是基建,还是中美关系,或者是美欧关系的修复。因为拜登百日新政全部都聚焦于疫苗和疫情改善。下阶段只要拜登政府对于之前美媒2~3万亿美金的基金计划,有反复在众议院、参议院摩擦、校对推进,就足以带来一波非常强劲的通胀交易,因为这能不断推高大家的想象空间。
第三,美国地产周期的韧性验证。可通过第一个完整季度观察美国地产投资对GDP的拉动强度。
第四,铜价是否见顶。因为铜包括金融属性,所以历史来看它都是先启动也先结束,若铜价见顶意味着周期进入后半场。油跟经济的同步性更强,现在延展性来讲都会偏长一点,所以一般来说铜见顶之后,油还能涨三五个月,然后这轮就结束了。
最后一点就是关注美元指数的反弹力度,这取决于欧洲货币政策会不会进一步推进,如果真的进一步宽松了,美元的反弹可能会快速启动。如果没有欧洲的助力,美元可能只会正常反弹。
如果美元反弹,加上大宗商品上涨,再加上美债利率升高共振情况下,其实对新兴市场流动性会有点回抽的影响,这对新兴市场不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没有赚到出口红利,本来顺差受损、经济又差的国家,每一次美联储收缩、美元暴涨都会拉爆这类国家,只不过每次拉爆国家不一样而已。
美元反弹再延伸一点来看,欧洲货币政策决定了港股,因为欧元如果宽松,美元、美债利率双反弹,对港股的压力可能比A股还要大,我们指的是向下压力,这一点需要特别关注。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