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永红:跨境人民币新特征、新问题及对策
导读:
中国经济保持韧性,二季度GDP支付5.2%,出口继续增长,资本净流入,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中国企业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占比首次超过美元,人民币国际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是跨境人民币的需求方和直接参与者,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在中国交通银行、商务部的支持下,2024年以来,进行了四次企业跨境人民币观察问卷调查,每个季度收回企业问卷数量在1090-1793之间。从受访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占比11%,民营企业占比71%,外资企业占比18%,与我国企业的所有制分布基本一致,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从企业所属行业看,制造业占比40%,批发零售业占比30%,其他行业占比30%。从受访企业跨境交易的地区分布看,东亚占比75%,中亚占比11%,东南亚占比8%,其他地区占比5%,表明跨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
01
基于调查的企业跨境人民币新特征
1. 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多样化,主要集中在结算和外汇交易两个方面。超60%的企业开展了人民币结算,超50%的企业参与了人民币外汇交易。贸易融资、跨境现金管理使用人民币的企业占比不足20%,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企业更少。民营企业“意愿强、执行弱”。民营企业在样本中占比超过70%,且表现出较强的跨境人民币使用意愿,但实际执行力明显不足。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融资、外汇交易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渗透率均偏低。这一现象主要受限于民企规模小、金融资源有限、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政策适配性不足等因素。可喜的是,在与第三国尤其是“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的贸易投资中,近40%的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2. 安全、避险、收益是企业使用人民币的三大动机。约70%的受访企业将资产安全性放在首位,因为中国通胀率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小,使用人民币可有效避免资产减值。超过50%的受访企业将人民币作为分散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手段。加强现金管理、获得更大收益也是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动机,40%的受访企业因此选择人民币跨境结算。
3. 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充满信心。大约70%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将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愿意在经营中扩大人民币使用。大约25%的受访企业有增加人民币结算金额的计划,具体而言,超10%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10%,9%的企业计划增加10%~50%,约2%的企业计划增加50%或以上。尤其是,2024年第四季度,外资企业和欧美澳注册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外资企业样本占比从第三季度的13%升至18%,跨境人民币业务全面增长:跨境贸易结算使用率从68%升至77%,在与第三方国家企业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从40%升至48%。欧美澳注册企业的人民币使用率大幅跃升:跨境贸易结算比例从40%提高到67%,离岸融资、财富管理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零的突破”,离岸人民币支付使用率也明显提升。这一变化可能受益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中资金融机构全球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驱动下对非美元货币的需求增加。
4. 企业期望更多促进跨境人民币的政策。80%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出台跨境人民币支持政策,支持企业跨境使用人民币。超25%的企业希望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让人民币进出境更加便利、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超过50%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政策具有连续性。65%的受访企业认为汇率对其选择人民币结算具有重要影响,希望政府政策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性。
02
企业使用人民币面临的障碍
1. 政策过于复杂。这是受访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超过60%的企业认为跨境人民币政策复杂,例如,政策条款繁多且更新频率较快,企业不易理解和运用。
2. 相关法律法规兼容性差。近40%的企业抱怨法规兼容性弱,例如,多个部门出台政策法规、要求的文件资料多、同一内容各部门要求的格式不同,致使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成本较高。
3. 存在外汇管制。近50%的企业认为“资本流动障碍”、超30%的企业认为“投资范围受限”,限制了企业使用人民币。
4. 在岸人民币衍生工具认可度低,风险对冲成效不佳。第四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在资产负债自然对冲、离岸人民币期货、合同货币调整、非现金交割远期、离岸远期 / 互换、离岸即期外汇市场、在岸衍生品等七类避险工具中,在岸衍生品使用率最低,且约66%的企业认为其“最不重要”。超25%的企业认为“风险对冲的衍生品工具不足”,风险管理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5. 交易对手不接受人民币。大约40%的受访企业遭遇交易对手拒绝接受人民币问题。
03
扩大跨境人民币规模和场景的建议
1.加快构建“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双轮驱动模式。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利用数字人民币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强的优势,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场景,减少对美元和SWIFT的依赖,提高人民币支付的便利性,较低跨境支付成本。
2.推动建立更多双边本币互换和跨境清算中心。完善央行货币互换机制,扩大互换货币的使用范围,更好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在亚太、中东、非洲等地区的使用比例。
3.加快人民币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国际投资者需求的人民币计价产品,如绿色债券、碳债券和债券指数基金。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降低国际资本进入门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配置人民币资产。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方案和多样化的汇率避险工具,如人民币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帮助企业有效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
4.增加企业跨境人民币使用主动性。通过营销、客户教育等手段,增强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和信任感。企业应将跨境人民币使用纳入其优化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战略,提升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