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杰等:“石油美元”体系的发展及其对货币国际化的启示
导读:
“石油美元”概念最初于197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奥维斯提出,是指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产油国出售石油获取的美元收入扣除本国发展所需资金的盈余。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导建立“石油美元”体系。美元锚定石油,其汇率与国际油价高度负相关,美元成为国际大宗商品计价和交易的主要货币。“石油美元”不仅指石油以美元计价结算,而更重要的是指石油美元的使用。这对于维系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01
“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石油美元”体系形成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亟须寻找替代黄金的美元锚定物以维持其美元国际货币地位。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国际货币体系由固定汇率转为浮动汇率。为维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美国亟须寻找美元新的锚定物,而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成为最佳选择。因此,为维护美国金融体系整体利益以及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美国迫切需要形成美元的全球环流,保证美元回流至美国金融体系之内,“石油美元”体系应运而生。
(二)“石油美元”体系形成过程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石油美元”体系正式确立,美元成为唯一的石油计价与结算货币。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对中东产油国全面施加军事和经济压力,并于1974年8月与沙特阿拉伯秘密签署了“不可动摇协议”,基本框架为沙特承诺将美元作为石油出口贸易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并将石油收入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资产,使得美元回流美国,支持美元债务扩张和预算融资。由于沙特阿拉伯是最重要的OPEC成员国,该协议全面确立了美元在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中的垄断地位。在“石油美元”体系中,美元锚定石油,同时获得了在全球能源体系和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推出原油期货,巩固国际石油定价权。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低硫原油合约(WTI)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上市,西方国家全面控制了石油在现货和期货交易领域的定价权,由于期货交易量远远大于现货,且期货价格可以通过期货转现货交易与期货转掉期交易等方式影响现货价格,WTI合约价格成为北美原油定价基准和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同时,随着期货产品的推出,“石油美元”也具备更多金融属性,投资标的从债券逐渐向基金、衍生品、官方储备资产等方面拓展,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重要因素。

(三)历史上“石油美元”经历两次快速发展阶段
自“石油美元”体系形成以来,“石油美元”规模激增通常伴随油价飙升。历史上“石油美元”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阶段。
一是1974—1981年,以OPEC成员国为代表的主要产油国积累大量石油出口盈余。随着1974年至1981年国际油价增长近3倍,OPEC成员国出口石油赚取了大量美元,并积累了巨额经常项目盈余,OPEC成员国的总体经常项目盈余由1973年的71亿美元增至1981年的420亿美元。
二是2005—2014年,“石油美元”热潮再次出现。由于2003—2008年油价的历史性上涨,OPEC国家在2008年和2011—2014年的净石油出口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除OPEC国家,俄罗斯和挪威等资源出口国也积累了大量盈余。在此阶段,产油国在全球的投资范围和投资产品更加广泛,2014—2015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超过7万亿美元(见图2和图3)。

(四)“石油美元”体系具有一定负外部性
一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加剧。根据Arezki & Hasanov(2013)的测算,2007年如果产油国将其政府部门储蓄减少GDP的1%,可减少约320亿美元的全球失衡。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全球13个主要产油国经常项目差额情况来看,在2000年至2018年间,13个国家经常项目盈余1747亿美元,占GDP比例达9.2%,特别是科威特、卡塔尔和沙特的占比分别达到27.4%、17.6%和12.8%(见表1)。

二是产油国经济发展受美国货币政策制约。由于国际油价随美元汇率变化而波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产油国的经济发展。一旦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抬升,将减少OPEC等石输出国收入,并冲击其宏观经济。20世纪80年代初以及2014年至今,美元指数上升伴随着OPEC国家实际GDP增速下降或陷入负增长(见图4)。

三是“石油美元”体系巩固了美元国际地位,美国得以频繁实施金融制裁。根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美国总统可在美国受到敌对或袭击时,发布总统行政令对其他国家施加制裁;或者由国会立法对他国实施制裁。截至当前,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正在进行的制裁项目高达38项,其中就包括对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石油输出国的制裁项目。美国政府可使用冻结、没收外国政府和个人持有的美元资产等多种手段,对石油输出国进行施压。如1979年伊朗制裁和1986年利比亚制裁中,美国冻结伊朗和利比亚存放在美国海外银行的美元账户及非美元账户;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其央行资产被美国财政部没收;2013年对伊朗的制裁中禁止伊朗央行及金融机构通过美国金融体系融资,限制伊朗央行从事石油贸易项下收付,切断伊朗海外石油收入。
02
“石油美元”体系对维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美元成为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交易货币,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基础。从经验数据看,国际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呈现反向变动趋势,2000年至2022年二者的相关系数达-70.9%。同时,石油作为基础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其价格变动与黄金、天然气、铜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高度相关,通过锚定作用,美元可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广泛影响全球经济金融活动。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全球商品序列,截至2022年5月末,包括石油、天然气、黄金等49种主要出口商品中35种以美元计价,占比7成以上......
注:本文节选自《清华金融评论》,阅读原文请点击清华金融评论公众号2023年05月02日刊发的文章:丁志杰:“石油美元”体系的发展及其对货币国际化的启示|央行与货币进行订阅。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版面编辑|匡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