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徐高: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再平衡

时间:2016年06月27日 作者:徐 高 

导读:

编者按: 2016年5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建设银行(CCB)联合举办的首届“人民币联络网(RLN)论坛”在人民大学成功
阅读全文
编者按: 2016年5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建设银行(CCB)联合举办的首届“人民币联络网(RLN)论坛”在人民大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发展,由IMI顾问委员、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联席主席David Marsh和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担任主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美国财政部高级亚洲顾问、副助理秘书Robert Dohner,香港大学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金融和公共政策实践教授肖耿,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孙鲁军,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副研究员边卫红,中国建设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处业务主管郭梅军,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国际部主任万泰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货币金融系副主任何青,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巴西驻华大使馆贸易事务主管Augusto Castro,泰国银行驻华首席代表Supradit Tangprasert,俄罗斯储蓄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TSYPLAKOV SERGEY,韩国银行北京代表处金荣郁,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平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北京代表处代表周奇,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北京代表处Edward Lu Kean,IMI副所长涂永红、宋科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徐高博士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不利因素。他提出,目前全球外汇储备不均衡,美国占比较大。同时,中国国内供应远大于国内需求,但却尚未把过多存款转化为国家需求,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经济完全有消费驱动。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从目前情况看并未具备实施的充分条件。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多元货币储备体系存在的阻碍 从目的的情况来看,世界各国正在试图构建一个由多种货币共同构成的多元货币储备体系。但是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储备货币的网络外部性;2、来自一些国家的政治阻碍(比如美国在IMF中的一票否决权等);3、以及一些潜在的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结构。在这里,我们将视线聚焦到第三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二、国际比较与中国经济再平衡 当前,美元依旧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处于主导地位。2015年,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依然高达65%,而处在第二位的欧元只占到20%。同时,美国也是在目前的全球不平衡格局中,最主要的赤字国家。美国在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之后,美元就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作为世界货币用于支持世界的发展。而美国只有通过不断的经常账户赤字来能实现美元从美国向别国的净流出,从而满足全球的美元需求。经常账户赤字意味着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供给。而与美国相反,中国长期有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反映了中国国内供给大于国内需求的事实。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正在不断累积对外国的债权。而人民币本质上是中国政府的债务。人民币流向国外,就是中国对外累积债务。因此,从对外债权债务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与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经济结构是矛盾的。 相比于美国,虽然日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是与目前中国的情况非常类似的是,日本的经常账户也一直保持着很大顺差。日本经常账户的顺差使得日元很难像美元一样向其他国家大量输出。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的前景并不是特别乐观。 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储蓄,但存在包括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等结构性原因,因而难以将其充分转化成为消费,推进内需的扩张。基于目前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积累大量的国内储蓄。在这些结构型因素未能改变之前,中国内需不足的经济结构难以明显改观。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基于对中国当前不平衡情况的分析,未来中国仍将积累大量的国内储蓄,因而会继续有大量的经常账户顺差。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如果要向国外大量流出,只能是通过利用人民币购买国外资产的形式来进行。而相比过去我国主要有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未来中国民间部门购买外国资产的速度将迅速提升。民间部门的资产购买将更多发生在股票市场以及实物资产(如地产)。这种大量的资产购买势必会面临来自别国的阻力。这会反过来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综合来看,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首先实现中国国内经济的再平衡,实现让消费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应的,人民币国际化难以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专家工作室EXPERTS
热门视点VIEWS
文章标签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