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先探讨了我国已步入低利率时代,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的问题,接着以日本为例,分析该国低利率时代财富管理业务的演变情况,并进一步剖析了低利率下,我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在中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机遇。 查看全部...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科技引领,突出创新性;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系统性;坚持效率优先,突出先进性。澄清认识误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产业发展,既求“新”也提“旧”;因地制宜,既要逐“新”也要务“实”;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既要抓发展也要抓改革。真抓实干,在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人才引育三个方面重点着力,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强数字赋能,助力塑造新优势;厚植人才沃土,着力夯实新根基。 查看全部...
  • 近日,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利在《货币大裂变——颠覆认知的信用货币》一书中指出,在货币彻底转化为国家信用货币的当下,现代货币理论主张财政赤字和政府开支增减变化实际上可以发挥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功能,财政赤字不应被简单排斥,赤字货币化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禁区,反而应该积极加以有效利用。 查看全部...
  • 管涛:再议美联储降息前景

    发布时间:2024-03-26
    近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发表文章,分享了他对于美联储降息前景的认识和看法。文章指出,美联储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调整其对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指引,我们也仍需时刻关注美国经济数据变动和地缘政治事件冲击所可能造成的对美联储降息前景的影响。 查看全部...
  • 2023年美国经济表现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速强劲。美国经济增速在2024年第二季度可能明显放缓,10年期国债利率与美元指数在2024年上半年将以波动为主,在2024年下半年可能明显下行。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资本外流与本币贬值压力在2024年下半年可能明显缓解。 查看全部...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查看全部...
  • 从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24年1月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聚焦“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且迫切。然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如何,内涵和外延具体指什么,将有哪些行业受益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具体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可能会有哪些?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出发,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同时,还结合近10年全国各个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及其分项指数、国内外产业链布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从资本市场发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具体财税政策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各个方向的发展潜力和潜在投资机会。 查看全部...
  • 2023年12月10日“政治素人”米莱就任阿根廷总统。面对阿根廷持续的恶性通胀和长期的经济衰退,米莱刚刚开始实行的一场“休克疗法”正为世界所瞩目。本文对阿根廷过往的经济历程和米莱政府当前的主要举措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对其经济改革政策进行了评述。文章指出,米莱改革能否成功,将受制于两个因素:阿根廷现行制度赋予米莱改革政策的空间,以及阿根廷选民对“休克疗法”短期带来的阵痛的容忍程度。同时,国际社会对阿根廷在资金和贸易上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否则恶性通胀和货币贬值将难以扭转。 查看全部...
  •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逆周期调节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愈发增强,政府债券规模随之攀升。由此可见,2018年开始将政府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是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之举。文中指出纳入政府债券后,社会融资规模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关系有所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随着政府债券规模的增大,只有纳入政府债券,社会融资规模才能更加全面且及时地反映货币政策传导,尤其是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时,政府债券计入社会融资规模,还可以充分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是因为不论是出于操作目的的需要,还是操作机制的传导,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短期、中期和长期流动性与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产生互动,这将最终反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之中。
    立足于国际视角,经济指标的统计口径修订也是常规操作。展望未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需要,未来几年我国政府债务规模可能继续上升。因此,作者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政府债券的顺利发行,并为政府提供相对平稳的融资利率,从而满足政府进行投资和购买的资金需要,提振总需求,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查看全部...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央行系统的代表委员的建议,受到财经媒体的热切关注。针对银行优化业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魏革军提出,推动大中型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更充分地调动我国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魏革军认为,推动建立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是立足我国实际建设科技金融强国的需要,是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银行业机构专业专注服务科技企业的需要。同时,对于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魏革军也提出了设立专业化条线型组织架构等多项具体建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