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必须加快构建涵盖金融调控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六大体系”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深入推进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提高政策联动效应;建立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金融占比、优化资金结构和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打造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推进金融机构体系服务的提质增效、产品创新、协同发展的能力;构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责任和协作,坚持依法监管;形成多样化专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建成中国特色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通过金融监管部门规划引领,运用技术手段提高业务效率和安全性,并实现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建成中国特色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查看全部...
  • 在经济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市场对“降息”的呼声较高,但政策当局在进行政策利率决策时,需要兼顾更多现实考量。或者说,在实施降低(或引导降低。为行文简洁,后文的“降息”包括“引导”)有关利率时,需要结合一定的政策对冲措施。本文对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调整与掣肘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目前对降息的掣肘主要体现为三点,包括银行净息差约束、资金空转套利风险及汇率维稳需求。 查看全部...
  • 近日,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发表文章,分享了她对我国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文章指出,2024年我国仍面临诸多复杂严峻的挑战。由此,我国将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并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优化金融结构,发挥好信贷和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为国民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查看全部...
  •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2024年1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武装头脑,有利于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遵循,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恒久动能。


    基于此,为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本文就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等重要关切做基本阐述。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更新和发展为标志,蕴含着生产力从量变到的质变的飞跃,并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最后,因为现阶段新质生产力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碎片化、局部化特点,作者还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查看全部...
  •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成为重要的改革议题,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IMI顾问委员李扬在《金融评论》发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文,文章从两大政策体系协调配合对政府债务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两领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IMI财经观察”特此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强大的金融体系对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在2024年1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六个强大”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体系”。



    基于此,本文指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是金融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而强大的金融体系的根基在于法律体系保护下市场参与者具备根据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独立决策的能力。 查看全部...
  • 从2022年底以来,美国广义货币供应(M2)持续同比负增长,引发了市场热议。然而,近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于《第一财经日报》撰文,指出不宜对美国的M2负增长赋予过多的经济或市场内涵。
    作者在文中指出,从M2构成的角度看,美国M2同比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其他流动性存款”大幅回落所致,其可能的原因包括美联储缩表、存款搬家以及银行贷款收缩。接着,他从历史的层面认为美国M2同比变动对于美国实际GDP与CPI同比增速变动的领先作用并不稳定,得出M2负增长不代表美国经济即将进入衰退或通胀快速回落的结论。最后,作者从银行间资金价格紧张程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存量等指标发现尽管美国的M2负增长,但金融体系流动性依然充裕。因此,M2负增长也不必然意味着美国金融市场将迈入“衰退交易”。此外,在经济活动和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前提下,M2负增长也不是美联储结束缩表计划的充分必要条件。 查看全部...
  • 本文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目前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以及发展展望和建议多个角度,对于科技金融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本文指出,科技金融在中国正稳步发展,尽管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但在国家层面以及地方层面,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正逐步形成。科技金融在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IMI财经观察”特将原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近日,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利在《金融文化》发表《货币的本质和运行逻辑》一文。文章指出,在新形势下货币面临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要求重新认识其本质与运行逻辑。文章从认清货币变化的是载体而非本质、其价值在流通中实现、货币代表国家信用三方面展开。“IMI财经观察”特将原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
  • 近日,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焦瑾璞在《中国外汇》发表《谱写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文。普惠金融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IMI财经观察”特将原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