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胡区长、王理事长、哲平总编、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区块链的应用。我自己是做投资的,技术上知之甚少,我只能从投资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有朋友最近从硅谷回阅读全文
胡区长、王理事长、哲平总编、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区块链的应用。我自己是做投资的,技术上知之甚少,我只能从投资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有朋友最近从硅谷回来,说区块链已经在硅谷降温了,没有什么人去谈论区块链。这个不奇怪。前两年区块链开始火热之后,这一段时间下来,除了在比特币和各种币比较成熟的应用之外,区块链在其他领域的成熟的例子并不多见。提一个问题,区块链到底是炒作还是酝酿着下一次机会(Hype or Hope)?我们看一下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或许能得到部分答案。互联网当时红极一时的有很多公司,像美国在线、雅虎,包括网上红极一时的广告公司DoubleClick和网景(Netscape),都是领军人物,但是现在他们怎么样了呢?这些公司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失败了,有的被新兴力量所代替,相当一部分成为了像Verizon这样大公司的一级子公司,甚至是二级子公司。雅虎还好一点,但是Netscape、DoubleClick都已经悄然无声了。
我想说的是,
第一次的革命往往不一定有多少硕果,沉淀之后,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革命的兴起往往是伟大公司出现的时候。互联网的爆发时代是90年代中晚期,中期一直到晚期有一个高峰,是第一次革命;但后来的伟大公司,如Facebook(脸书)和腾讯是2004年成立的,Spotify和Twitter(推特)是2006年成立的,第二次浪潮使他们成为了互联网的主宰者。当然,第一次革命时,产生了像谷歌、亚马逊、阿里和Netflix这样的伟大公司。
我们看一下当时权威人士对区块链的预测。2016年的时候权威人士说区块链大概在2-5年内应该会被部分市场所接受,10年会被市场广泛接受,到现在2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区块链到底怎么样?
今年5月份的时候美国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谁呢?调查的对象是各个公司的CIO,即首席技术官,调查的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发现只有1%的首席技术官说他的公司或多或少地采纳了一些区块链的技术,另外仅有8%的CIO说我们的公司现在准备在短期内有一些采纳区块链技术的计划,其他的公司一概没有采用区块链的任何打算。
我刚才说过,除了比特币之外区块链好像还没有太多的成功?
很多人在谈区块链,但很多所谓区块链的应用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而是借区块链推动旧的技术,是新瓶装旧酒。所以,说区块链已经成功或颠覆了这个或那个,我是怀疑的。因此,区块链的大发展可能是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爆发时发生。
所以,可能区块链多多少少还是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有一个炒作、甚至过度炒作的时期,然后,再进入平静发展期。现在说来,甚至于区块链还有很多争议,比如说,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区块链是一个灾难性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区块链用电很多,大量地用电造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讲一讲区块链的定位。
为什么区块链这两年没有像想象中的爆发呢?我想可能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个是标准的问题,因为区块链要求参与的市场各方,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的这些产业、商业之间要有一定程度的标准化的东西,标准化的取得实际上是很耗时间的,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去做技术上的实施。
还有一个是隐私权的问题。要不要在区块链市场参与人之间去分享参与人的信息?分享多少合适?刚才王忠民理事长讲了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深刻的,牵扯到利益、隐私权等等很多道德、技术上的问题,自然也影响着区块链的广泛实施。
还有一个是速度问题。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按照自身特征来说要比中心化的数据库慢,因为它不是中心化的,是分布式的数据库,其速度不适合大规模、高速度数据处理的需要,这可能也是一个障碍。
最后是所谓的利益冲突问题,利益冲突不解决区块链实施起来也会有问题。什么叫利益冲突呢?区块链说到底还要受到底层的商业模式的影响,受到商业模式的形态、业务的程序、数据库的特征等等方面的制约,所以没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协调的情况下,区块链的大规模实施也会遭遇到问题。所以区块链现在回过头来看,炒作背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什么是区块链?大家或许都很清楚,但我自己对于这个概念一直是很挣扎的,为什么?因为最早听区块链的概念是去中心化,只知道它颠覆性的意义,不知道它到底做什么,所以不如把我个人的理解跟各位分享一下。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说起来挺简单的。首先,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跟普通的数据库不一样,一般的数据库是中心化的数据库,比如说一个单位里面的数据库,由IT人员去维护,而且有一些专门人员去做数据的输入和分析使用,或者是跟其他的网络接入以获取信息。区块链的数据库是分布式的,在一定范围内,它属于不属于同一单位的实体或个人。所谓在一定范围内,是指可能是公共的、也可能是私人的。公共的像比特币,所有人都可以接触到这样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还有的是私人的,在一定的商业范围内,谁参加是要被允许的。这样的一种数据库,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是分布式的。其革命意义也在这个数据库的特征,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接触它,看到它,都有机会输入你交易的数据。
这个数据库要分解成所谓的块,要把它变成区块,每一个区块用来记录交易,比如交易日期、交易各方、交易金额、交易的标的物、交易双方所谓的许多细节等。每一区块的信息是透明的,是可以被验证的,验证后,要加盖所谓时间图章(Time-stamp),英文是Hash,这个验证过程就是跨越整个群体的一种验证,大家都看得见,所以做假非常难,这是区块链的一个特点。最后,当新的交易发生时,新的区块便产生出来,去记录这个交易,然后验证这个交易,以及由交易牵涉到的以往的交易,都要被验证,从而使作假更加困难。把这些区块连在一起,就成了区块链。验证的过程是大量的计算过程,消耗很多电能。最早在中本聪的那篇文章里面,区块(Block)和链(Chain)是分开的,后来,人们就把它们变成了一个词,区块链(Blockchain)。这就是我理解的区块链。
说到这里,大家按照我的想法重新体会一下区块链,就会发现区块链有三个特点:
一个是安全性,这个安全性是用加密的方式实现的,交易通过像指纹(Hash)一样的验证,使得你很难去做假。
二是透明,所有的参与人都可以接触到这样的信息。
三是效率,区块链的效率不在于它的计算速度,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一种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可能是降低了交易成本,可能是打破了交易环节或者去掉了交易环节等等,这是它所体现的第三个特征。
其实,区块链自比特币出现之后,它的最大特征实际上是草根的、底层的、是自下而上的,其实都不能说它是自下而“上”,因为没有“上”,就是在最底层里面,是大家彼此进行交易的一种方式,所以区块链带有这样一种民间的、草根的自下而无上的一种东西。区块链需要一种文化,也需要一种土壤,这个土壤就是一个自由创造,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易的状态。
区块链的这些特点奠定了区块链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区块链提供了一个继互联网之后一种全新的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商业模式出来,所以区块链的意义就在于此。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我所体会到的区块链能干些什么。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之一,从抽象的角度来说,是
区块链比较适合信息维度比较有限,买方卖方需要建立信任,但是这种交易又会不断地反复重复。比如,说有我们常说的P2P lodging,即私人家里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旅游者来做,都是这一类的,例如,Airbnb,Homeaway等。还有房屋买卖和出租的中介机构,有很多参与交易买卖的双方,但是交易本身信息维度是有限的。
第二种场景是标准化的单一产品,这个产品里面有大量分散的、并没有关系的那种潜在供应方和购买方,比如说分布式的电力市场,这个电力市场买方和卖方可能是同一主体,同时,更多场合下,买方和卖方并无任何关系,比如说在家庭的房顶上架了太阳能板,发电自用,而剩余的电就送到电网上去。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家庭,它既是用电方,又是售电方,所以区块链可以把他们连接起来互通有无。消费金融中的P2P也是这类例子,区块链在其中可能有很多用武之地,我刚才讲到的区块链的特征,安全性,不能作假,本来是诚信的问题,彼此不信任,但是通过一个技术问题,可能长期解决不了的个人诚信问题,就被约束起来了,甚至是被解决了。区块链如果早些成熟,可能就没有P2P跑路的事情发生了。
第三种场景,是在业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收集信息,而且信息的来源是多点的,这个时候也是区块链的应用之地,区块链可以帮助降低人工成本,举个例子,银行的KYC(Know Your Client)现在很严格,它是对于银行每一个客户都要了解。KYC要知道你是谁、有没有不良记录,有没有打过官司,公安部门有没有犯罪记录,还要到工商部门查你的商业注册等等,很周折的,有的甚至是用几个月的时间去查,有了区块链的技术就可能在几秒钟内解决。
还有,美国房屋所有权是要有所有权保险(title insurance)的,防止被篡改。房屋所有权是在买房子的时候,买方要确定这个房子确实属于卖方所有,这个问题区块链也可以帮你解决。
最后一种场景,比如说交易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期权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等,每天是成千上万、几百万件的交易,但会有差错,甚至会有到10%的错误率,可能因为操作细节太多所致,区块链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验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区块链或许在各个业务链中都有用武之地,比如说保证了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再如,可以在支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一个人买东西,每次都要把你的支付宝调出来输入你的密码,在美国买东西都要填一次信用卡信息,很烦琐。有了区块链,一次验证之后不要再做了,可能扫脸就可以了,所以可以提高效率。还有互联网出现以后,如果网上买东西,或线下接受服务,你可以用互联网发布你的网评,把自己的体验跟其他的用户分享。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许多网评是假的,可能是业主顾的一帮写手干的,如果有了区块链,假的网评可能被杜绝,包括房屋中介的假房源信息,有了区块链可能都可以解决。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实例,让大家有一个更具体化的认识。
第一个是房屋买卖和出租方面的区块链应用。现在的房屋买卖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中介把买卖双方连在一起,要为此而收一笔中介费,这个就给区块链提供了机会,我们常说区块链的一大特点是去中介化、去中心化,这在房屋买卖中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在房屋买卖里面什么是我们面临的痛点呢?有中介费用,像美国是6%的卖方成本。中国除了2%的中介费,还有比如代理买方的登记费、办理贷款的代理费等。我2015年回到中国,当时找房子租,看到网上中介信息很多,我挺兴奋,觉得找到满意的房子不成问题。结果朋友告诉我,说你别信那个,很多都是假的。
我们假设通过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房屋中介领域,其中,由于是买卖双方直接交易,至少虚假信息大大减少。假设全国年成交量是50万套房屋,平均售价350万元,各种可节约中介费用2%,总经济影响就是350亿元/年。再假设新商业模式将节省的中介费与客户平分,则新商业模式的营收就是350亿*50%=175亿元/年。
还有一个例子是美国的智能电网,也是区块链应用的一个场景。美国每年差不多电力公司是3,600亿的收入,100多年来一直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另外,美国发电厂很少在市中心建,几乎都是在远离城市,且离石油、煤等能源比较近的地方。目前,美国的发电已经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增长也不是很快,大概是每年1%左右的增长率。这样,进入发电领域的投资不多,实际上,近年投资更多是导向输电和配电领域,导致电价持续上升,尽管发电所用能源如LNG成本是在下降的。目前在美国,除再生能源,智能电表和电力储存对电网的颠覆性影响外,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可建立新的购电市场,也是对美国电力商业模式的重大影响。
目前,美国有3,000多家utilities公司,5,800家大型电厂,450,000英里的输电线路。这是电力市场上、中、下游,即发电、输电、配电的总体情况。在这样一个商业模式下,美国电力市场有几个痛点:一是有相当的电力传送损失,大约7%左右;第二可靠程度(如断电)不是很高,因自然现象如飓风导致停电时有发生;三是电载量控制(高低峰定价),即把高峰期的电费相对调高一点,希望这样可以导致用户用电行为的随之调整。
建立当地的新能源购电市场可以部分解决上述痛点。例如,把使用太阳能光板的用户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市场。这可以通过区块链建立分布式的电力市场帮助解决这些痛点。我们看美国的情况,根据高盛的分析报告,如图所示,这种分布式市场的增长是比较快的,右边的图代表了架在房顶上的太阳能电量的增长情况,这么多年也是稳步增长的。根据高盛的研究,如果美国采用区块链技术,到2030年的时候,通过建立分布式电力市场,美国一年可以创造大约25亿美元的价值,情况乐观一点的话,可能达到27亿美元的价值,这是美国智能电网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