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周文渊: 专项债体现了财政体系转型方向

时间:2019年09月21日 作者: 
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相关措施。对于专项债具体专项在哪里,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具体解释指出,“本次专项债券使用范围较原来有所扩大,主要是财政部根据地方上报项目和实际情况,扩大投资用于民生领域。”

国务院支持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意在鼓励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通过市场化渠道来优化地方政府举债模式,除了增强融资行为的效率外,其实也意在市场硬约束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和施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财政部强调专项债融资要集中在民生领域,意在强调补短板,增后劲。这也意味着专项债不再是生产型的财政刺激手段,重在实现推动内需,财政目标在于增进消费。两方面结合来看,此次专项债发行,其实高度体现了财政体系转型的方向,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央对于社会舆论关于积极扩大财政手段的作用的回应。
按照李嘉图等价原理,发行长期债券和征税是等效的,通过债务在代际之间的分配来实现生产要素提前资本化以应对短期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短期能够见到成效,长期则对经济增长没有实质影响,反而增加了整体债务率。
李嘉图等价在罗伯特·巴罗在上世纪70年代按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复活之后,对当代西方国家政府的财政政策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欧洲。欧元区和英国对财政赤字和财政刺激一直保持谨慎。以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为例,德国政府总债务占GDP比例2018年为60.9%,自2010年以来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德国政府连续5年出现财政盈余,2018年财政盈余占GDP比例达到1.7%。欧元区整体财政赤字率2018年仅为1.5%,已经较欧洲危机时期的8.1%大幅下降。另一欧洲核心国家英国2018年财政赤字仅为1.5%,次贷危机后最高达到10.8%,英国政府债务率为86.8%,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
但美国则是个例外,财政赤字率2018年高达3.85%,自2015年以来维持持续攀升的态势。美国一般政府债务率为105.2%,明显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美国维持高债务率为什么没有受到李嘉图等价的影响?
李嘉图的分析是在封闭经济中的分析,考虑了代际传递对消费的影响,没有考虑开放经济的影响。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债务的全球性分配会影响国家之间的福利分配。理论上,美元的债务是不存在上限的,美国可以在全球通过征收铸币税实现无成本负债,对美国人征税和发行债券体现出国家福利和全球福利之间的权衡。
欧元也是全球性货币,为何欧元区的财政却受到李嘉图等价的制约,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欧盟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财政独立会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形成明显冲突,如果欧元区通过大规模举借债务来融资,首先受损的是德国的利益。
再回到中国,最近几年以来有两次比较大的财政刺激的呼声。一次是2016年,一次是最近半年,从结果来看,中央政府在具体政策上都有一定的回应。就本次国务院专项债的政策看,今年四季度,2020年的专项债应该会出现提前安排。但是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更希望通过财政手段的运用推动财政系统的改革,这一点则需要市场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财政刺激当然是有必要的,也能够起到稳定经济和预期的功能。但市场应该对发行债务保持清晰的认识,中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中国目前的债务主要还是国内发行,面向的主因是本国居民,依然要受到李嘉图等价的制约,会对长期增长率带来影响。另外一个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是对于非全球货币的经济体在全球化时代进行债务融资的时候,需要有财政竞争的概念。
所谓财政的国家竞争指的是在全球性宽松的时候,即全球货币宽松和利率在低位的时候,国与国之间需要进行财政扩张的竞争,越早扩张也能从全球市场获得资金的青睐,而且是低成本的长期型融资,全球福利分配对国家更有利。
但是,当下情况则有所变化。虽然全球性有再次进入到宽松周期的迹象,似乎为进一步财政刺激带来了时间窗口。但是也有一个现象需要引起关注。最近几年的财政刺激和基建投资之间的弹性在明显下降,生产型财政的空间在下降,而越来越向消费型财政转型,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对外公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产业升级转换,过剩产能的出清,推动全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医疗教育短板对经济转型造成的限制已经非常突出。专项债要求专注于民生项目,补短板扩内需的政策指向就不言而喻,对于发债主体的地方政府和市场而言,了解这一方向性变化,尤为重要。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