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2015年2月2日人民币国际化态势综述
时间:2015年02月02日 作者:
韩国期待中国建“资本市场开放经济特区”
近日,据韩国金融界与政府当局人士透露,韩国企划财政部于本月22-24日中国副总理汪洋访韩期间,向中方提出了成立“资本市场开放经济特区”方案,从而将韩国各大银行在韩国国内堆积的人民币资本,向中国当地企业放贷。 据悉,韩国政府之所以推进这一方案,是因为自去年11月中韩首脑会晤之后,虽然在韩开设人民币直接交易市场,以及相关的金融制度有所改变,但其效果甚微。虽然韩国国内银行能够用韩元直接与人民币进行交易、企业也可以用人民币投资中国股票与债券,但银行与企业仍然无法充分地灵活运用人民币。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除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等部分华语圈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之外,其他外国银行无法在中国当地开展贷款业务。因此,截止到目前,进入中国的韩国银行,大都是采取在中国当地成立中国法人的方式来开展贷款业务。机构预计人民币二季度超越日元成亚洲第一货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近日发布数据称,2014年11月人民币上升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汇丰29日发布研究报告预期,此势头在2015年及之后仍然持续,并将于今年第二季度超越日元,成为亚洲第一的全球货币。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为2.17%,紧随着占有率为2.69%的日元,前三位分别为美元、欧元及英镑。 星展银行也发布研究报告称,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目前25%的对外贸易是使用人民币,相对日本30%-40%的对外贸易是使用日元差距不远。随着资本账户开放进程,预计更多人民币资金将流向海外,人民币交易量增加,利差将缩小并令贸易成本下降,这将进一步鼓励市场参与者以人民币进行交易。星展报告预计,2015年年底前,人民币将超过日元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支付货币。资本净输出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迎最佳窗口期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高于利用外资的规模约200亿美元,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资本净输出国的行列。随着我国资本在国际上的拓展,人民币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交易定价与结算中。与此同时,在建设“一带一路”等重大决策中,人民币国际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资本净输出的大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正迎来最佳窗口期。 近年来,人民币在海外拓展的势头很快,资本净输出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过程。专家认为,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动下,人民币境外流动量会显著提升,当境外的人民币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被广泛用作储备货币。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长期资本的服务,因此人民币在资本项下输出迎来了新契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在基础设施领域寻求突破,打造一个金融服务的网络,把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新阶段。从“一带一路”的布局来看,人民币将首先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做到区域化,再由区域走向国际。“货币的国际化不仅是金融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需要有坚实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作为保障。”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