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2015年5月25日人民币国际化态势综述

时间:2015年05月25日 作者: 

        中银香港推出本地首个深圳A股RQFII基金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部门20日宣布推出香港首个投资深圳A股市场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基金,规模达8000万美元。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副股票投资主管林家骏表示,本次推出的“全天候在岸人民币股票基金”属主动型基金,投资策略取决于对估值、成长性和动量的考量,主要在深综指逾1700只成分股中选配低风险和低估值股票。 该支基金设有人民币、美元及港元类别,其最低认购金额分别为1万元人民币、1千美元及1万港元,认购期由即日起至6月5日为止。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雷裕武表示,鉴于零售客户对深圳A股投资兴趣日益增加,加上深证综合指数涵盖较多民企以及新经济行业,较沪综指代表性更广泛,因此选择深综指为基准。

        财政部在港成功发行人民币国债 市场需求强劲

财政部20日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了140亿元人民币国债,其中包括50亿元3年期国债、30亿元5年期国债、15亿元7年期国债、15亿元10年期国债、5亿元15年期国债和5亿元30年期国债,申购总额为363亿元。其中3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2.8%,5年期国债利率为3%,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他品种中标利率方面:7年期为3.36%、10年期为3.39%、15年期为 3.6%、30年期为4.1%。同时,此次财政部还向7家国外中央银行、地区货币管理当局发行20亿元国债。有分析认为,财政部离岸人民币国债成功发售,有望助点心债市场进一步转暖。

        建行试水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套保业务

建设银行成功办理首笔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大宗商品套保业务,利用场外市场(OTC)远期合约对商品采购价格进行风险对冲,有效帮助客户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和汇率风险。 随着各国宏观经济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日趋剧烈,许多企业客户提出对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的迫切需求。国内期货市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实体经济的套保需求,很多企业只能绕道国外进行套保,更多的企业因未套保而遭受价格损失。 为满足企业客户利用人民币计价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建设银行推出“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和“美元计价、美元结算”等3种模式的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交易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却一直处于被动角色,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多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计价货币功能远比结算货币功能重要,计价货币的影响是长久的,而结算货币是随行就市的。形成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远期价格曲线,提高中国机构投资者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交易报价能力,从而推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共同参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 【推荐阅读】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5月25日人民币国际化简报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