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2015年7月20日人民币国际化态势综述

时间:2015年07月20日 作者: 
中金:人民币国际化仍在途中 熊猫债市场或顺势崛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际金融公司计划在中国境内定期发行人民币债券,即所谓的“熊猫债券”。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伴随着央行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本账户的开放,中国债券市场(包括熊猫债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金公司表示,该事件进一步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仍在途中,未受近期股市震荡影响。人民币作为国际融资货币正逐渐受到青睐,因为其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储蓄池,其二,货币政策放松显著降低了在岸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 中金指出,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相信中国债券市场(包括熊猫债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今年6月,仅有3只熊猫债未到期,均由国际金融组织发行,总额仅为31亿元,在体量约30.5万亿元的债券市场中显得微不足道。在投资方面,境外投资者共持有约5,899亿中国债券,市场份额不到2%。人民币在债券投资项下可兑换程度不高,使得境外机构、特别是私人部门无法利用中国债券市场进行投融资。进一步开放将使市场潜力得到释放。 对国内而言,国际金融公司的债券发行不会对流动性或者利率造成影响。在过去,熊猫债的发行通常都在十亿元的量级上,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很小。然而,其所指的方向,即扩大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群体,对于建设一个多元化、流动性好以及交易活跃的在岸债券是至关重要的。 德银:未来五年境外持有国内债市比例或达10%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告称,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下称“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应向人民银行提交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备案完成后,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及利率互换等经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新规简化了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市场的程序,并进一步放开了可投资范围,预计未来五年境外投资者持有国内债券市场比例有望达到10%。 报告总结了新规的三大要点: 通过备案制简化了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市场的程序、极大丰富了银行间市场的可投资品类、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委托央行或其他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人进行交易和结算。 报告预测,此项通知的出台将带来以下市场影响: 中国将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新规对近期市场影响有限、相关境外机构资本流入将提高人民币债券的中长期需求。 报告同时预测了在岸债券市场下一步对境外投资人开放的具体措施:RQFII额度会继续扩大,同时RQFII及QFII的额度审批流程会逐步简化;针对单个境外机构投资人的额度限制可能被取消;通过将可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开放给其它境外机构投资者来消除境内外投资人的市场准入差别。德银预测在未来五年境外投资人在境内债券市场的持有量将达到10%。 中泰加快建设金融互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不断加深,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东盟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期。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与泰国金融合作越来越密切,金融互通扎实推进将助力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国际化进程,为东盟经济一体化顺利实施搭桥铺路。 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日前表示,自2014年以来,泰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贸易、财税等优惠政策,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应对东盟经济一体化,为中泰经贸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机遇。数据显示,201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达72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数家中国股份制银行与泰国本地开泰、盘谷、汇商等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在机构设置、业务拓展、代理行关系建立等方面实现了互利互惠。2014年末,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中国银行与泰国证券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服务客户、IPO融资、促进人民币使用,以及增加交易币种和丰富融资方式。 【推荐阅读】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7月20日人民币国际化态势综述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